[发明专利]红茶高效发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8743.5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4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韦明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西林九龙山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23 | 代理人: | 梁月钊 |
地址: | 533503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茶 高效 发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制备领域,具体是涉及到红茶高效发酵机。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一种经过发酵工艺加工成的茶叶,发酵是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特色的关键性工序,发酵过程是鲜叶进行酶促氧化的过程,茶叶内的多酚类、氨基酸等物质在有氧的情况下进行酶促氧化,发生多酚类物质、儿茶素氧化聚合和缩合,形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一系列氧化产物,同时伴随着其它化学反应茶叶由绿变红,综合形成了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和供氧量的控制情况直接影响发酵叶中茶黄素的积累量,因此需要对发酵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控制,提供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控制发酵过程中多酚氧化酶作用下的茶黄素的积累和降低茶黄素形成以后的转化速度,最大程度地提高红茶的滋味、香气等品质,避免茶叶发酵过度或发酵不足,使红茶香气、滋味等品质都得到进一步提高,而现有的红茶发酵室采用加湿和加热分离的办法,发酵室内的局部温度和湿度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变温过程,很难达到整体平衡统一,并且其内的空气不流通,不能保证所有茶叶在同一的湿度和氧气含量中进行发酵,不能保证红茶发酵的质量统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红茶高效发酵机,通过水分调节模块、臭氧调节模块、氧气调节模块可以自由调控箱体内的水分,氧气含量,通过排风扇可以随时调控向内温湿度,保证箱体内各处水分温度的均匀。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红茶高效发酵机,包括箱体和箱门,还包括水分调节模块、臭氧调节模块、氧气调节模块,排气通道,排风扇、观察灯、玻璃视盅、多条横管、托盘,所述水分调节模块、臭氧调节模块、氧气调节模块位于箱体下方且依次安装,所述排风扇位于水分调节模块对面箱体上,所述排气通道一端贯通箱体的上方,另一端在箱体的外部,所述观察灯在箱门对应的箱体下方,所述玻璃视盅位于箱门中央,所述多条横管在箱门两侧的箱体上、且对称均匀排列,所述托盘位于对称的横管上。
其中,所述观察灯为LED观察灯。
其中,所述玻璃视盅为高硼硅玻璃视盅。
其中,所述托盘为不锈钢托盘。
其中,所述排风扇为轴流防爆风机。
其中,所述水分调节模块包括进水通道和控水组件,当箱体内水分超过最高的阈值,控水组件接收到该电信号后,进水通道关闭,排气通道打开,排风扇工作,排出箱体内的水分;当箱体内水分超过最低的阈值,控水组件接收到该电信号后,进水通道打开,排气通道关闭,排风扇工作。
其中,所述氧气调节模块包括氧气通道和氧气控制组件,当箱体内氧气超过最高的阈值,氧气控制组件接收到该电信号后,氧气通道关闭,排气通道打开,排风扇工作,排除箱体内的氧气;当箱体内氧气通道超过最低的阈值,氧气控制组件接收到该电信号后,氧气通道打开,排气通道关闭,排风扇工作。
其中,所述臭氧调节模块包括臭氧通道和臭氧控制组件,通过所述臭氧控制组件调控臭氧通道的关闭、打开以及通入的臭氧量。
其中,所述臭氧调节模块在发酵前和发酵完毕后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排风扇的使用,使托盘的每个位置都可以达到相同发酵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放置在托盘上的茶叶发酵的更加均匀,而保证红茶的色、香、味,提高红茶的发酵品质。
2、目前市场上在使用的红茶发酵机,实际只能提高发酵箱内空气的温湿度,并不能降温。当自然室温度超过30℃以上发酵时,由于茶叶多酚类氧化会产生热量,茶叶的叶温会过高,使茶叶滋味变酸,并产生不愉快的气味,本发明通过打开排气通道和排风扇,可以快速降低箱体内的温度。
3、臭氧控制模块,可以在茶叶发酵初晚两个阶段,对茶叶进行杀菌消毒,保证茶叶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红茶高效发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箱门、2-箱体、3-托盘、4-横管、5-排气通道、6-水分调节模块、7-氧气调节模块、8-臭氧调节模块、9-排风扇、10-观察灯、11-玻璃视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西林九龙山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广西西林九龙山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87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