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戴式设备及其节能控制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79298.4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5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戈;吴丽华;杨见星;杨冬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C5/00 | 分类号: | A44C5/00;H04W52/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基础功能模块 剩余电量 预设 电池 汽车钥匙功能 电量 节能控制 方法和装置 电量信息 待机状态 模块关闭 模块实现 设备启动 完全关闭 寻车功能 待机 | ||
1.一种穿戴式设备的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基础功能模块和汽车钥匙功能模块,所述穿戴式设备通过所述汽车钥匙功能模块实现寻车功能,所述节能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穿戴式设备启动后,获取所述穿戴式设备中电池的电量信息;
根据所述电量信息对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进行判断;
当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预设电量时,控制所述基础功能模块和所述汽车钥匙功能模块均处于待机状态;
当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二预设电量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时,控制所述基础功能模块中的高能耗模块关闭,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量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
当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量时,控制所述基础功能模块完全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设备的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二预设电量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时,还控制所述穿戴式设备发出充电提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设备的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上壳组件和下壳组件,所述汽车钥匙功能模块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交互组件,所述第一天线构造为所述上壳组件的环形边框,所述第二天线设置在所述上壳组件与所述下壳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天线在所述上壳组件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天线构造的环形边框之内,所述第二天线用于在接收到车辆发送的低频信号后激活所述第一天线的发射功能,所述交互组件用于接收用户指令,其中,所述穿戴式设备通过所述汽车钥匙功能模块实现寻车功能,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指令生成寻车指令,并根据所述寻车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向所述车辆发送高频信号,以实现寻车功能。
4.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穿戴式设备的节能控制方法。
5.一种穿戴式设备的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基础功能模块和汽车钥匙功能模块,所述穿戴式设备通过所述汽车钥匙功能模块实现寻车功能,所述节能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穿戴式设备启动后,获取所述穿戴式设备中电池的电量信息;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量信息对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进行判断;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预设电量时,控制所述基础功能模块和所述汽车钥匙功能模块均处于待机状态,并在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二预设电量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时,控制所述基础功能模块中的高能耗模块关闭,以及在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量时,控制所述基础功能模块完全关闭,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量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戴式设备的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二预设电量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时,还控制所述穿戴式设备发出充电提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设备的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上壳组件和下壳组件,所述汽车钥匙功能模块包括:
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交互组件,所述第一天线构造为所述上壳组件的环形边框,所述第二天线设置在所述上壳组件与所述下壳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天线在所述上壳组件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天线构造的环形边框之内,所述第二天线用于在接收到车辆发送的低频信号后激活所述第一天线的发射功能,所述交互组件用于接收用户指令,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还根据所述用户指令生成寻车指令,并根据所述寻车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天线向所述车辆发送高频信号,以实现所述寻车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戴式设备的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组件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第二天线设置在电路板上的不同区域和不同平面,其中,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上壳组件的一面,所述第二天线设置在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下壳组件的一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929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