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9608.2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0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赵亮;方向晨;吴长安;黄新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G83/00 | 分类号: | C08G83/00;C08G65/3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合成 聚醚胺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1)将金属盐A、金属盐B、金属盐C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得到金属盐溶液;(2)将有机配体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得到有机配体溶液;(3)将有机配体溶液加入金属盐溶液中,一定温度下反应完后,产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本发明所述催化剂是由上述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金属离子与配体络合配位而成,避免了金属流失,延长了使用周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醚胺(Polyetheramine)也称端氨基聚醚,是一类分子主链为聚醚骨架,末端被氨基封端的聚氧化烯化合物。聚醚胺大多以聚醚为反应原料,通过不同处理方法,将聚醚多元醇的端位羟基转化成相应的氨基或胺基。由于聚醚骨架末端氨基或胺基的反应活性,使其能与多种反应性基团作用,例如环氧基团和异氰酸酯基团。此外,由于聚醚链中醚键的存在,又使其易溶于多种有机物,极大拓宽了聚醚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范畴。
目前,聚醚胺生产工艺日趋完善,研发的重点在于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常规聚醚胺合成催化剂主要是雷尼型和负载型,雷尼型催化剂虽具有一定反应活性,但在制备过程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废剂中残余一定量的氢气,处置不当容易导致爆炸等安全事故发生。负载型催化剂是指将特定的金属活性组分通过浸渍等方式负载于多孔材料内外表面,其安全性和环保性得到改善,但是长期使用易发生金属活性中心流失,造成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下降。因此,开发新型聚醚胺合成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CN102964586A公开了一种用于聚醚胺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骨架催化剂采用金属镍、金属铝、铬、钼、铜或铁中的两种、三种或四种合成,其质量比为:75~90%的金属镍、5~25%的金属铝、0.5~5%的铬、钼、铜或铁中的两种、三种或四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25%;骨架镍催化剂合金与碱液的反应温度控制在60~90℃;静置后分出上层浑浊液体,将剩下的固体金属物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在氮气保护下用聚醚多元醇将骨架镍催化剂密封。该催化剂在合成过程中使用强碱溶液存在环境隐患,而且雷尼型催化剂存在爆炸风险,特别是废剂中残余少量氢气后处理过程比较困难。
CN106669731A公开了一种用于聚醚多元醇胺化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利用该催化剂制备聚醚胺的方法。所述催化剂包含活性组分和载体,所述活性组分为Ni、Cu和Pd。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金属溶液或金属熔液浸渍载体,得到催化剂前体;干燥、焙烧得到的催化剂前体,得到所述催化剂。该发明在催化剂中引入活性组分Pd,一定程度提高了原料转化率和主产物选择性。但是,负载型催化剂的根本缺陷在于金属活性中心与载体结合不够牢固,如Pd容易从载体表面流失,造成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下降。
CN101982482A公开了一种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制备聚醚胺的方法。采用的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镍和铝,以及助催化剂元素M,M为Mo、La、Cr和Mn之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同样,合成该催化剂使用强碱溶液,存在环境隐患;而且使用该催化剂过程中,反应压力大于10MPa,对反应器材质和操作安全带来一定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合成聚醚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金属离子与配体络合配位而成,避免了金属流失,延长了使用周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96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