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识别HL‑60内Ag+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1620.7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5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柯方;林珊珊;徐书清;许建华;吴丽贤;林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17/14 | 分类号: | C07D417/14;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5208 | 代理人: | 王义星 |
地址: | 35000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hl 60 ag 亚胺 化合物 荧光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识别HL-60细胞内Ag+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离子的荧光探针领域。
背景技术
银是人体组织内的微量元素之一。微量的银不但能帮助人体抵抗有害的侵袭病菌,它还能帮助修复和重建对生命至关重要的人体组织,但是Ag+过量会阻断生物体的代谢系统,对人体具有非常大的危害。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HO) 明确规定银对人体的安全值为 0.05 mg /L 以下,饮用水中银离子的限量为 0.05 mg /L.如果饮用水里的银含量超过 0.05 mg /L 就会产生明显的毒负作用.其中白血病就是其中较为严重的疾病,本方法使用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用于检测过量的银离子对白血病的产生的影响,目前银的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行各业,人类机体在环境中接触银离子的机会大大增加,也说明了人类患白血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化疗是白血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并易产生耐药。因此,发展银离子的快速检测不论是对水质控制还是对环境保护以及人类生活还是用于银离子过量导致的白血病的早期检测都有积极的作用。
目前常用于检测Ag+分析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是利用Ag+和指示剂(也可称为化学分子探针)之间的特异性化学反应或超分子作用产生的信号变化来对Ag+进行分析检测,这些荧光探针分子对Ag+有高选择性以及较高的灵敏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识别HL-60细胞内Ag+的荧光探针萘酰亚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识别HL-60细胞内Ag+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荧光探针对HL-60细胞内Ag+的识别结果准确,灵敏度高。
本发明提供的能够识别HL-60细胞内Ag+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
(I)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能识别HL-60细胞内Ag+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更详细地说是以4-溴-1,8-萘酐、氨基取代氮杂环为原料,合成出中间体N取代4-溴-1,8-萘酰亚胺,然后中间体与氨基取代氮杂环合成萘酰亚胺类化合物化合物。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反应步骤如下:
(1)将4-溴-1,8-萘酐、2-氨基吡啶、无机碱、氯化铜放入甲苯中,N2保护加热回流后,反应结束后得到粗产物,经重结晶得到纯的化合物(Ⅱ),为黄色固体。
(2)将化合物(Ⅱ)与4-硝基苯甲醛、2-氨基噻唑、无机碱和碘化亚铜溶于DMF中加热回流,反应后经柱层析得到化合物(I),为橙黄色晶体。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所述的4-溴-1,8-萘酐、2-氨基吡啶的摩尔比为1: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所述的化合物(Ⅱ)N-(2-吡啶基)4-溴-1,8-萘酰亚胺、2-氨基噻唑的摩尔比为1:1;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所述的反应温度为90-140 ℃,更优选为110-120 ℃;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所述的反应温度为90-140 ℃,更优选为100-120 ℃;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所述催化剂氯化铜加入量为4-溴-1,8-萘酰亚胺的摩尔量的2倍到3倍;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所述催化剂碘化亚铜加入量为过量;
根据本发明,步骤(1)所述的无机碱可以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钾或磷酸钾,优选的为氢氧化钠;
根据本发明,优步骤(2)所述无机碱可以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钾或碳酸铯,优选的为碳酸铯;
更为详细的,所述的能够识别HL-60细胞内Ag+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医科大学,未经福建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16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