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幽夜蛾诱杀组合物及其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281766.1 申请日: 2017-12-07
公开(公告)号: CN107950529B 公开(公告)日: 2020-07-31
发明(设计)人: 梅向东;翁爱珍;王安佳;王留洋;折冬梅;宁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N37/02 分类号: A01N37/02;A01N31/02;A01N53/08;A01N25/10;A01M1/10;A01P7/04;A01P1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夜蛾 诱杀 组合 及其 纳米 制剂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属于农用化学品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旋幽夜蛾诱杀组合物及其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两亲性共聚物,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组装形成具有明显核‑壳结构的纳米尺寸胶束,通过电纺技术制成纳米农药。本发明制备方法简便,原料易得,使用的两亲性共聚物有很好的环境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没有残留风险,而且降解产物可被作物吸收利用;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农药粒径较小且较为均一,渗透性较好,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延长了旋幽夜蛾性信息素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持效期,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化学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幽夜蛾诱杀组合物及其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旋幽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 Rottemberg),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是我国北方农牧地区局部暴发为害的农业害虫,近年来危害逐渐呈上升趋势。幼虫具有隐蔽性、爆发性、迁移危害性等特性,寄主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等共8科40多种,其中作物20多种、杂草20多种,在我国新疆、西藏、青海、河北等省、自治区均有分布。幼虫多在叶背取食,低龄幼虫常取食叶片背面的叶肉,仅留下上下表皮呈窗膜状,2~3龄幼虫则可将叶片咬成缺刻,大龄幼虫常造成大型孔洞或食尽整张叶片的叶肉,仅剩叶柄和叶脉。害虫为害严重时,不仅导致产量严重下降,甚至作物会被吃成光杆,造成毁种。已有报道旋幽夜蛾具有一定迁飞习性,迁飞害虫由于其来无影去无踪的特点导致防治困难。

目前,对其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喷施化学药剂、诱杀成虫。长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旋幽夜蛾可能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系统且防治效果不稳定,尚没有有效的方法从根本上控制其发生。昆虫性信息素具有选择性强、微量高效、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旋幽夜蛾的监测与诱杀。但是由于信息素挥发性较强,目前信息素诱芯载体存在持效期较短的缺陷,需要筛选优化诱芯载体提供其长效缓释性能。使用性信息素诱捕时,由于粘虫板粘度不够或桶形诱捕器中的表面活性剂不充分,经常使被引诱的成虫挣脱逃走。因此选择合适的杀虫剂以及更适当的载体,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害虫的综合治理。

高效氟氯氰菊酯属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速度快、成本较低和对人畜毒性较小等特点。在土壤环境中,高效氟氯氰菊酯易被光解,有氧条件下可被微生物降解,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杀虫剂。

聚合物电纺纤维不仅具有一般聚合物纳米纤维的特点(直径小、比表面积大、良好的机械和电磁学性能等)外,还由于其独特的制备过程,使其更容易与有机或无机物进行复合,得到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因而具有极广泛的应用前景。选择环境友好的共聚材料,通过电纺技术制备的聚合物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作为药物释放的控释材料,通过改变材料的组成、纤维的直径等可以有效控制生物材料的降解速度。聚合物可以通过物理方法阻止易挥发的有效组分被紫外分解,减少组分用量、降低药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结合旋幽夜蛾性信息素的高选择性、高效氟氯氰菊酯的环保速杀性以及聚合物纳米纤维的缓释作用,可以使得被性信息素引诱到诱芯处的旋幽夜蛾成虫直接被杀死,同时又不影响到作物,对环境无污染,也不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且持效期长,对人畜毒性低等特点,对于综合治理旋幽夜蛾提供新的方法途径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幽夜蛾诱杀组合物及其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根据两亲性共聚物可以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组装形成具有明显核-壳结构的纳米尺寸胶束的原理,将信息素组分和农药分子包载在纳米囊中,从而实现了农药的靶向输送和信息素的控制释放,延长信息素的持效期,降低农药施用量,提高农药使用效果。

一种旋幽夜蛾诱杀组合物,包括旋幽夜蛾性信息素,两亲性共聚物和杀虫剂;所述旋幽夜蛾性信息素为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和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所述两亲性共聚物为ε-聚己内酯和聚乙二醇。

一种旋幽夜蛾诱杀组合物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17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