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触点的导电片及电池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2044.8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3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乾;钱科;季伟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王桦 |
地址: | 215615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触点 导电 电池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触点的导电片及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将石油发电后以电池储存能量来驱动汽车,所耗损的能量约为直接使用燃油的1/4。同时,随着环保概念的兴起,各种新能源车辆目前更积极的发展。目前,常用的车载电池,为了追求较高的能量密度,大多数厂家使用的是锂电池。锂电池是由多个电芯单元串接起来,电芯单元与电芯单元之间的电流通过导电片引出后再流至上部或下部实现导通,这样电流的流经路径就比较长,电流流过必然产生热量,从而造成电芯单元发热,而电池则集合所有电芯单元的热量,当电池温度过高以后,容易出现损坏、芯体起火,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触点的导电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触点的导电片,包括片本体、自所述的片本体边部向一侧折弯所形成的连接部,所述的片本体上具有多个凸出其表面的触点。
优选地,所述的触点的一端部连接在所述的片本体的表面上,另一端部为自由端。
优选地,所述的触点与所述的片本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的片本体上还具有多个导电接触部,所述的导电接触部一体成型在所述的片本体的表面上。
优选地,至少所述的触点采用有弹性的金属片,包括铍铜、镍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池组件,包括多个电芯单元,所述的电芯单元包括芯体、分别与所述的芯体的两极相导电连接的导电片,所述的导电片为所述的带有触点的导电片,相邻两个所述的电芯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的导电片的触点相导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电芯单元还包括芯体支架,所述的芯体设置在所述的芯体支架内并在所述的芯体支架的一侧形成正极面、另一侧形成负极面,所述的导电片通过所述的连接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的芯体支架的正极面和负极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芯体支架包括形成所述的正极面的第一芯体支架、形成所述的负极面的第二芯体支架,所述的第一芯体支架、第二芯体支架中的一个设置有卡扣、另一个设置有卡槽,所述的第一芯体支架、第二芯体支架通过所述的卡扣、卡槽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芯体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提手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芯体支架顶部设置有导线槽。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导电片上设置触点,实现两个电芯单元之间直接的导电连接,可以大大缩短电芯单元之间的电流路径,从而减少电芯单元的发热量,降低整个电池组件的发热,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成本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中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中电池组件的拆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中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芯单元;10、芯体支架;10a、第一芯体支架;10b、第二芯体支架;100、定位孔;101、导线槽;102、提手部;103、卡扣;104、卡槽;105、连接槽;11、芯体;12、导电片;120、片本体;121、连接部;122、触点;123、导电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电池组件,包括多个电芯单元1,每个电芯单元1包括芯体支架10、设置在芯体支架10内的芯体11、连接在芯体支架10上分别与芯体11的两极相导电连接的导电片12。
在本实施例中:芯体支架10上开设有定位孔100,芯体11固定在定位孔100内,并在芯体支架10的一侧形成正极面、另一侧形成负极面,芯体支架10的正极面、负极面分别连接有导电片12。在芯体支架10的顶部设置有导线槽101,允许导线该导线槽101内通过,该导线槽101位于芯体支架10顶部的中间,从而将芯体支架10分为左右两部分,即分为左、右侧正极面、左、右侧负极面,左、右侧正极面、左、右侧负极面均分别连接有导电片12,即一个电芯单元1连接有四个导电片12。此外,在芯体支架10的顶部还设置有提手部102,提手部102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芯体支架10顶部的两侧,便于对电芯单元1的拿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20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电池组
- 下一篇:圆柱型电池负极耳底焊效果检验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