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方便的挖泥船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6243.6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5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寿;孙孟;程枳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9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贾森君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方便 挖泥船 | ||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移动方便的挖泥船,其解决了现有挖泥船移动不便等问题。本挖泥船包括船体,船体上设置有泥舱,船体的艏部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绞吸泵,绞吸泵通过排泥管与泥舱相连接;支撑杆的前端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刀头,相邻两个刀头之间设置有滚轮,安装座上设置有能够带动滚轮沿刀头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本发明具有移动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移动方便的挖泥船。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对港口建设和进出港航道的要求越来越高。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航运中心建设均对疏浚业务形成了旺盛的市场需求。同时,由于水土流失加剧,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水增加等原因,河道、湖泊、港口污染严重导致功能严重退化,淤积日益严重,特别是河、湖、港口入口段淤积都特别严重,致使泄洪排沙不畅、深度变浅,因此,必须定期维护其设计水深和通航尺度。目前疏浚一般都是用船只上配备绞吸泵,即绞吸挖泥船来进行作业。
中国专利CN 204435450U公开了一种挖泥船,包括船体,船体的艏部铰接有铲刀架,铲刀架上设置有绞吸泵,绞吸泵的输出口通过可伸缩的软管和排泥管的输入口连接,排泥管的输出口和船体内部的泥舱连通,绞吸泵的吸入口处连接有输泥管路,输泥管路固定在铰刀架上,输泥管路上还设置有一对电极对和一对磁体对,电极对包括2个沿着输泥管路轴向设置的长条状电极,磁体对包括2个沿着输泥管路轴向设置的长条状磁体,2个所述磁体的N极和S极相对设置,磁体对的设置方向和电极对的设置方向相垂直,船体艏部还设置有用于抬拉铰刀架的吊绳装置。
上述挖泥船虽然可以起到疏浚的功能,但是当某个区域不能进行绞吸时,要移动铰刀头需要利用船上的吊绳装置将铰刀头提起才能进行移动,操作较为麻烦,移动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方便的挖泥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本挖泥船的移动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移动方便的挖泥船,所述挖泥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设置有泥舱,所述船体的艏部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绞吸泵,所述绞吸泵通过排泥管与所述泥舱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前端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刀头,相邻两个刀头之间设置有滚轮,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能够带动滚轮沿刀头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挖泥船需要绞削时,可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滚轮回缩,使滚轮外端与安装座之间的距离小于刀头外端与安装座之间的距离,此时刀头外露可进行绞削;当绞削完毕需要移动时,可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滚轮伸出,使滚轮外端与安装座之间的距离大于刀头外端与安装座之间的距离,此时滚轮对整个安装座形成支撑,即可移动,而不需要绳吊装置将整根支撑杆抬起,提高移动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移动方便的挖泥船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若干组传动单元,各传动单元包括两根上杆体和两根下杆体,所述上杆体和下杆体首尾依次铰接形成菱形的框体,其中相邻的上杆体相铰接形成上铰接点,所述上铰接点悬空设置;相邻的上杆体与下杆体相铰接形成中铰接点,所述刀头设置于中铰接处且始终沿竖直方向设置;相邻的下杆体相铰接形成下铰接点,所述滚轮通过连杆设置于下铰接点处,且当滚轮伸出时该滚轮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与相邻两个中铰接点相连接的电动缸。电动缸伸长,可使两个中铰接点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大,上铰接与下铰接点之间的距离减小即下铰接点回升,进而使得设置于下铰接点上的滚轮回升,方便刀头进行绞削;而当电动缸收缩时,两个中铰接点之间的距离相对减小,则使得上铰接点与下铰接点之间的距离增大,设置于下铰接点上的滚轮伸出,方便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62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