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经方药智能化辩证论治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90402.X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5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玉东 |
主分类号: | G16H50/20 | 分类号: | G16H50/20;G16H5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方药 智能化 辩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经方药智能化辩证论治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人均医疗资源匮乏,就医时间短缺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历经千年而生命力依然旺盛的经方药在社会上的日益兴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够有效缓解过度诊断、过度医疗,甚至医患冲突等备受社会诟病的问题;被中国人民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记载了大量的古方药,得到了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应用和验证,而《伤寒论》中的经方配伍严谨,用药时必须方证相应,有的放矢,也就是必须要对症下药。历代医家言“仲景之方,因方证而立”,由于大量的人对中医学和中医药,尤其是经方药的认识不足,社会上乱吃中药和过度吃中药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若仅仅凭借病人自己的感觉对照医书的说明去随意用药,所带来的后果也是难以预知的,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致人死亡,而越来越多的人在求助于网络甚至随意在网络上购买“经方药”的行为,往往是没有认识到这一行为中所暗含的危险性,很多人都存在对中药的错误认识“中药所起的作用慢、要经常吃、长时间吃、中药是没有副作用的、祖传中药偏方能治百病等”,这些错误的认识及错误的用药不仅导致患者病情被延误,而且对弘扬、普及和发展中医不利;
现有中医诊疗系统,基本都是采用基于规则的决策推理方法来实现的,鉴于当时的推理技术限制,可靠性都不够高或者不够智能,没有从根本解决中医内在辩证论治原理所描述的问题;
专利号CN105054897A公布了一种多组合式中医电子诊疗方法及其诊疗系统,利用摄像头和诊脉仪完成舌象和脉象的信息采集,进而通过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比对得出中医治疗方案。显然,在智能诊断方面缺少问诊和闻诊的数据采集,因此,该系统针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需要辩证论治的复杂疾病明显不足,诊疗系统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中医的依赖性很大。
专利号CN104376228A公布了一种中医智能辅助诊疗仪,利用计算机存储的中医学知识库,自动推理疾病种类并给出治疗方案,以减轻医生的脑力体力劳动,且能够提升普通医生的诊疗水平,但该系统缺少因缺少“望闻问切”四诊传感器,而难以普及到普通大众。
专利号CN205215184U公布了一种中医智能诊断专家系统,该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子系统和脉象探测子系统,实现了舌诊、面诊以及脉诊的结合,该系统能够将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给出辅助治疗建议,但给系统的有关传感器参数如何模拟中医的丰富知识,对测得的结果如何有效归类未给出说明,且对患者如何进行重要的“问诊”也未给出实现方法。
专利号CN106778018A公布了一种中医病案采集系统,主要用于收集和存储患者病案信息以及中医师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历的诊断方法、诊断步骤等信息,以便于后续人员的分析和研究。该中医病案采集系统只能作为信息收集,而无法为医生或病患提供医疗建议。
国外如加拿大人Shieh开发的诊治癌症的有关中医专家系统,以及英国中医药研究院建立的国际中医门诊部,均可以使病人通过因特网进行就诊,但是如何采集患者的脉象、如何对患者进行腹诊等关键问题则难以解决;美国人Kruse开发的中医信息检索专家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的有关中医专家系统,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的Davis教授开发的中医决策支持系统都依赖于患者明确自己的“四诊信息”,而要做到这一点,普通大众难以达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经方药智能化辩证论治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经方药智能化辩证论治系统,包括:
1)患者使用终端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玉东,未经李玉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04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