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养生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91371.X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9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司会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明珍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郑州铭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4 | 代理人: | 李静雅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养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养生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玫瑰花50‑70份、茉莉花50‑70份、代代花50‑70份、荷叶50‑70份、枸杞子30‑50份、陈皮5‑20份。本发明采用药食同源的常见中药为原料,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对人体消化系统和吸收系统无伤害,通过原料配伍,能够充分发挥各个中药成分的药效,具有美容养颜、降脂提神、理气开郁、化痰利湿的功效;本发明中的蜂蜜主要用来调味,依饮用者喜好进行添加。本发明能促进人体正常的代谢,减肥效果显著,并且对临床表现有:形体肥胖,胸胁隐痛,头昏,胸闷,思睡,疲倦等症的痰湿内阻证的脂肪肝患者也具有很好的理气开郁、化痰利湿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食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养生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像肥胖、压力大导致的焦虑、抑郁等,肥胖也是也会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例如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都与肥胖有关。适当的减肥,保持健康的体重以及心理状态是非常有必要的。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但食物毕竟是食物,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于弥补阴阳气血的不断消耗。因此,即便是辨证不准确,食物也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危害。正如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食疗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因此,食疗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作为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随着日常饮食生活自然地被接受。药疗主要使用药物,药物性质刚烈,自古有“毒药”之称,主要是为治病而设,因此药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患者,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若随便施药,虚证用泻药,实证用补药,或热证用温性的药物,寒证用寒凉性质的药物,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使原有的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因此用药必须十分审慎。食疗寓治于食,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美味之中,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它不像药物那样易于使人厌服而难以坚持,人们容易接受,可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此外,食疗用品在剂型、剂量上不像药物那样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更换,它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习惯进行不同的烹调加工,使之味美色艳,寓治疗于营养和美味之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制备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具有美容养颜、降脂提神、理气开郁、化痰利湿功效的中药养生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中药养生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玫瑰花50-70份、茉莉花50-70份、代代花50-70份、荷叶50-70份、枸杞子30-50份、陈皮5-20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养生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玫瑰花60份、茉莉花60份、代代花60份、荷叶60份、枸杞子40份、陈皮10份。
所述中药养生茶的制备方法为:按比例取玫瑰花、茉莉花、代代花、荷叶、枸杞子和陈皮,洗净,沥干,于60-80℃烘1-2h,晾凉后打粉,混合均匀,过60-80目筛,灌装储存;饮用时,取上述粉末10g,开水冲泡15-20min,待温后可调蜂蜜,即可饮用。
本发明中药药理作用如下:
玫瑰花:甘、微苦、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扑伤痛等症。
茉莉花:辛、微甘、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理气止痛、辟秽开郁的功效,用于治疗湿法中阻、胸膈不舒、泻痢腹痛、头晕头痛、目赤、疮毒等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明珍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明珍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13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