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气味杀菌微发泡耐刮擦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2325.1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3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汪品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技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51/06;C08L83/04;C08L45/00;C08K13/04;C08K3/36;C08K7/26;C08K3/34;C08K5/134;C08K5/526;C08J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张黎 |
地址: | 523527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味 杀菌 发泡 耐刮擦 尼龙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气味杀菌微发泡耐刮擦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由尼龙6、相容剂、微球发泡剂、耐刮擦树脂、低挥发性物质吸附剂、包履处理分解酶、纳米光触媒、润滑剂、抗氧剂及热稳定剂按重量份制备而成。本发明采用的低挥发性物质吸附剂的吸附能力非常强,可以有效阻止这种材料成型的部件产生低挥发性有害气体;采用加入的包履处理分解酶、纳米光触媒将材料成型的部件产生的微量低挥发性有害气体及该部件周边环境产生的低挥发性有害气体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尼龙6经过微球发泡处理具有更低的密度和吸水性、更高的弹性、更优异的抗震抗压缓冲隔热降噪性、更美的表面效果,符合汽车轻量化及人性化发展趋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尼龙材料的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气味具有杀菌功能的微发泡耐刮擦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6又名聚已内酰胺,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自润滑性,耐热性和机械强度高,低温性能优良,能自熄、耐油、耐化学药品,弹性好,冲击强度高,抗震吸噪,耐碱性优良,耐紫外线和日光,相对较小的密度,且易于加工,缺点是收缩率大,尺寸稳定性差。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尼龙6如今正在汽车配件生产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国内有关车内空气质量的消费者维权事件接连发生,车主对危害自身健康的“隐形杀手”——车内空气污染的关注度持续升温,据了解,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皮革、纺织品、塑料配件、胶合剂等内装饰材料,它们散发出的苯、甲醛、二甲苯等有毒气体,对人体肝、肾、呼吸系统、造血器官、免疫功能等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只有大量的环保材料的应用才能从源头上改善车内空气质量。为此,国家环保部与质检总局在2012年3月联合发布了GB/T27630《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该指南对车内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尼龙复合材料一般含有一定的气味,气味来源主要是来自聚合过程中催化剂残留、单体化合物生产过程中添加的溶剂残留和加工过程中的热氧降解产生的小分子化合物。其严重影响了车内空气质量,严重伤害驾驶员和车内乘客的身体健康。上述缺点限制了尼龙复合材料的使用,尤其限制了尼龙在气味性要求较高的制品上的使用,特别是在汽车内饰产品上的使用,因此必须要改善尼龙的气味性能才能拓宽尼龙的应用范围。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6479170A公开了一种低气味、低散发、高耐磨高温尼龙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用疏水性耐高温气味吸附母粒吸附低VOC有害气体,用接枝高分子季铵盐的纳米二氧化硅为抗菌剂杀灭细菌,但后者只具有杀菌能力,没有处理低挥发性物质的作用。该技术的疏水性耐高温气味吸附母粒主要由耐高温尼龙、硅藻土、活性炭、针状沸石分子筛、蓖麻油酸锌、抗菌剂、苯并呋喃酮类自由捕捉剂组成,硅藻土、活性炭、针状沸石分子筛组成物理吸附剂,可以吸附有害小分子挥发性物质,蓖麻油酸锌可以分解NH3、H2S及有机硫化物挥发性有害物质,具有除味作用。用接枝高分子季铵盐的纳米二氧化硅为抗菌剂具有吸附性,先将细菌吸附在材料表面,然后破坏其细胞膜使细菌死亡。但该技术消除低VOC有害气体有方法主要是物理吸附,而物理吸附是有饱和性的,蓖麻油酸锌只能分解一部分有害气体,对甲醛等醛类及苯类无作用,使用的抗菌剂只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没有消除低VOC有害气体的作用,因此该技术的杀菌作用非常有限,而且由于疏水性耐高温气味吸附母粒与基体材料相容性差,影响了该技术所得材料的机械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低气味具有杀菌功能的微发泡耐刮擦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具有低气味性并具有杀菌功能、较低的密度、吸水性、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弹性、适宜的刚性、更优异的抗震抗压缓冲隔热降噪性、更高的尺寸精度、更美的表面效果、良好的加工性能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技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技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23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