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3633.6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49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吐松;郑达明;毛晨路;林新萍;叶李艺;陈学云;尹应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3/32 | 分类号: | C07D233/3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姜谧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咪唑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蒙脱土、钯碳、2‑咪唑烷酮和甲醛水溶液依次加入到可加热与可充放气的高压釜中,再将氢气冲入该高压釜中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110~160℃,反应时间为1~5h;(2)对步骤(1)所得的物料进行过滤以回收蒙脱土和钯碳,收集滤液后蒸馏脱除滤液中剩余的甲醛与副产物水,得到粗产品;(3)将上述粗产品进行精馏提纯,得到所述1,3‑二甲基‑2‑咪唑啉酮。本发明中所用催化剂为蒙脱土,其价格低廉,无需进一步处理或改性即可直接使用,且容易回收套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又称为1,3-二甲基-2-咪唑烷酮,呈无色透明液体。该化合物具有极强的溶解性,可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具有高沸点、低熔点、低毒性等优点,同时在热的强碱和酸性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耐水、耐光及耐氧性能较佳,广泛应用于化工等诸多领域,被称为“王牌溶剂”。
目前,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的化学合成方法主要包括1)以N,N-二甲基乙二胺和羰基化试剂(如光气、二氧化碳、三氯乙酰氯等)为原料制备DMI;2)以2-咪唑烷酮和甲基化试剂(如溴甲烷、硫酸二甲酯)为原料制备DMI;3)以2-咪唑烷酮、甲醛和还原剂(如甲酸、氢气)为原料制备DMI。在方法1)中,或原料毒性大(如以光气为羰基化原料),或反应条件苛刻(如以二氧化碳为羰基化原料),且关键原料N,N-二甲基乙二胺价格昂贵,均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在方法2)中,甲基化原料或毒性大(如溴甲烷、硫酸二甲酯),或价格昂贵(如溴甲烷),均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目前工业上主要以2-咪唑烷酮、甲醛和还原剂为原料制备DMI(方法3)。如德国专利DE3703389报道了一种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的合成方法,该方法2-咪唑烷酮,甲醛水溶液及甲酸(浓度为85%)为原料制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CN101070306A对德国专利DE3703389进行了改进,提出以2-咪唑烷酮,甲醛水溶液及浓度为30%~45%质的甲酸为原料制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生成的稀甲酸可循环使用,降低成本。上述方法均使用了过量的甲酸,设备腐蚀严重,而且产生大量废水,环境污染严重。欧洲专利EP215964A1报道了一种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2-咪唑烷酮、甲醛水溶液为原料,以氢气为还原剂,钯碳和负载强酸的Gamma-氧化铝为催化剂制备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但此方法所用的固体酸催化剂以价格较为昂贵的Gamma-氧化铝为原料,通过负载强酸对其进行改性,其制备工艺繁琐,改性过程中所用的强酸会腐蚀设备,后处理过程中会有废酸生成,不利于环保,且制备过程中能耗较高,最终导致生产工艺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目前报道的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合成方法方法均有诸多不足,或原料价格昂贵、毒性较大,或反应条件苛刻,或设备腐蚀严重,或环境污染严重等。因此,开发一种成本低廉,反应条件相对温和、工艺清洁的合成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蒙脱土、钯碳、2-咪唑烷酮和浓度为35~40%的甲醛水溶液依次加入到可加热与可充放气的高压釜中,再将氢气冲入该高压釜中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110~160℃,反应时间为1~5h;上述2-咪唑烷酮、甲醛水溶液与氢气的质量比为1∶2.0~6.0∶0.1~0.4,2-咪唑烷酮、蒙脱土与钯碳的质量比为1∶0.1~0.4∶0.1~0.7;
(2)对步骤(1)所得的物料进行过滤以回收蒙脱土和钯碳,收集滤液后蒸馏脱除滤液中剩余的甲醛与副产物水,得到粗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36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