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门内漏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94112.2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0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朱亮;高少华;邹兵;王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3/24 | 分类号: | G01M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陆文超;肖冰滨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门 声信号检测 内漏检测装置 压力信号 压力检测模块 采集模块 检测 信号发送模块 采集 方案解决 检测装置 模块检测 内漏检测 信号采集 在线采集 内漏 石化 发送 | ||
本发明涉及阀门内漏检测领域,公开了一种阀门内漏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声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安装有所述阀门(204)的管道上的声信号;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声信号检测模块的安装压力;压力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声信号检测模块的安装压力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声信号检测模块检测的声信号以及所述压力检测模块检测的安装压力信号;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采集模块采集的所述声信号和所述安装压力信号。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石化现场阀门内漏信号连续在线采集问题,并且能够提高阀门内漏检测装置的信号采集稳定性和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内漏检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阀门内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阀门是石化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内漏主要发生在阀门的闸板密封面处。阀门生产厂商均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阀门的内漏,例如闸阀一般采用楔形闸板密封,球阀采用偏心或其他无摩擦的球体结构及金属对金属的密封,旋塞阀采用倒锥形平衡式阀芯结构等等,这些结构可以满足初期的密封要求,但是随着石化物料的冲刷、腐蚀,工艺控制过程操作的增多,密封面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阀门内漏,不仅影响工艺控制,造成产品不合格,还会污染环境,引起火灾或者爆炸,带来严重的后果。
目前,阀门内漏检测主要依赖于离线检测方法。例如,在装置停车安全大检查期间,将关键阀门拆卸下来,送到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密封性检测,主要依据JB/T9092-1999,GB/T13927-1992,API598-2004等标准对各种阀门阀体进行强度和密封面密封性能检验,然后对阀体强度和密封性能测试结果进行判断。这种方法不仅要求苛刻,需要生产装置停车,拆卸阀门送检,而且检测效率有限,只是一些关键工艺部位的发阀门才能接受检测,整个工艺中的绝大部分阀门不可能送检,因此,存在大量的阀门内漏没有及时检出的现象。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无损检测技术正逐步应用于石化行业,其中,声发射技术已被认为是解决阀门内漏在线检测的重要技术方向。例如张海峰等人开展了阀门内漏声信号实验研究,采集阀门不同泄漏率下声信号波形频谱特征和时域、频率参数特征,获得声信号特征参数与内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提高内漏识别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张海峰.输气管道阀门内漏声发射多参数检测实验研究[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09:14-17)。
以上设备或技术在石化企业现场应用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石化企业使用的阀门遵循的标准不同,导致阀体结构种类较多,对声信号传感器的安装提出了较高要求,例如安装压力不同,声信号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值也会不同,造成阀门内漏声信号的稳定性较差;(2)声信号传感器一般通过耦合剂粘贴在阀门上,然而石化行业属于高温高压行业,很多关键阀门处在高温高压工艺部位,阀门温度高达数百摄氏度,传统的耦合剂贴装方式难以保证声信号耦合的可靠性,时间稍长耦合剂就会受热流失,不利于在线监测阀门内漏。(3)石化行业属于易燃易爆行业,所有监测设备都需通过防爆认证,监测设备的故障不能引起厂区的或者爆炸,传统的声信号传感器与采集电路分离,通过电缆连接,该结构难以达到防爆要求。
因此,研究一种新的阀门内漏检测装置,对提高阀门内漏检测装置的防爆性、耐高温性,特别是提高声信号采集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石化生产现场开展阀门内漏在线监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阀门内漏检测装置的信号采集稳定性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阀门内漏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声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安装有所述阀门的管道上的声信号;
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声信号检测模块的安装压力;
压力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声信号检测模块的安装压力信号;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声信号检测模块检测的声信号以及所述压力检测模块检测的安装压力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41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