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信息技术对围术期手术安全管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95957.3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3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平霖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荣千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50/30 | 分类号: | G16H50/30;G16H50/20;G16H10/60;G16H4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围术期 风险控制 使用信息 手术安全 管控 信息技术手段 临床医疗 实时获取 信息孤岛 医疗行为 医嘱信息 预警标准 不对称 关键点 监听 复核 链条 管理 警告 更新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信息技术对围术期手术安全管理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就目前医院存在的围术期手术风险设定关键点,并且通过不同医疗行为或相关的医嘱信息进行复核,形成完成的信息管控链条。本发明所述方法在原先人工风险控制的基础下,降低因信息孤岛或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手术风险,通过对临床医疗行为及相关医嘱行为的监听,实时获取及更新围术期风险点的状态,并对符合预期预警标准的手术进行管控及警告,从而达成完整的手术风险控制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院医疗信息系统管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信息技术对围术期手术安全管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原有围术期手术风险控制主要依赖于纸质文书,人工判断等方式,因医院现有信息系统之间的孤立,信息传递容易产生断层或延时,从而导致因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而导致手术风险的增大。
同时,由于围术期业务分别涉及临床科室、手术科室,而管理上隶属于医务部和护理部,容易在管理效率、管辖范围等管理上造成重叠或盲区。
并且,在原有的风险控制模式上,很难做到同时关注多点风险控制,例如当新增一个手术术前检查项目时,按照原有的方法,从通知下达开始新增至最终开始执行,整个周期较长且容易遗漏。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信息技术对围术期手术安全管理的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使用信息技术对围术期手术安全管理的方法,包括:
步骤1、有明确指标性数据的前提下,相关风险点将依据实时CIS系统(医院识别系统)间数据传送完成;
步骤2、无明确指标性数据的情况下,相关风险点将依据医疗行为记录作为风险点的管控依据;无明确指标性数据或相关医疗行为情况下,相关风险点将依据参考病史记录或相关记录的时效性作为参考标准;
步骤3、所有风险点均建立时效点,即防止过期数据所带来的风险;
步骤4、围术期的所有风险点所对应的数据均可以进行数据整合,形成完成的电子数据档案;
步骤5、将风险点与实际手术业务密切结合,形成业务管理和控制流程。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通过建立医院内统一的信息平台(ESB),采集到各CIS系统中的控制点数据,采集的数据是由其他CIS系统生成。
进一步的,所述医院内统一的信息平台控制程序按照预设的条件获取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采集的数据将不进行任何加工,均为实时数据,汇总至手术管理系统中,用于限制或判断是否符合流程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手术管理系统中设有预设条件模块,用于将获取的数据进行指导或限制性判断,用于后续流程的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就目前医院存在的围术期手术风险设定关键点,并且通过不同医疗行为或相关的医嘱信息进行复核,形成完成的信息管控链条;同时通过信息手段将原先存在标准的、或强制执行的等关键步骤由信息系统来接管,避开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达成降低手术风险的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荣千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镇江荣千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59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