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赤潮早期预警的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6651.X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4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蔡巍;张国堙;陶春辉;顾春华;徐巍军;周红伟;邓显明;周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48 | 分类号: | G01N27/4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刘静;邱启旺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赤潮 早期 预警 在线 监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用于赤潮早期预警的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采样管、过滤器、溶液分配系统、检测池、铁锰检测电极、集成电路和电源;
所述溶液分配系统包括六位阀、纯水瓶、镀汞液瓶、铁标准液瓶、锰标准液瓶、定量环和注射泵;
所述六位阀有6个外部接口和1个中心接口,中心接口位于阀中心位置,中心接口单次能够与任何一个均匀分布于阀边缘的6个外部接口在阀体内部选通;中心接口连接到定量环的一端,6个外部接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采样管、纯水瓶、镀汞液瓶、铁标准液瓶、锰标准液瓶和检测池;所述采样管上设置过滤器;
所述注射泵上端具有3个接口:左接口、上接口、右接口,内部包含1个溶液腔,单次能够与上端任何一个接口选通,左接口连接定量环的另一端,上接口通过管路连接到检测池,右接口通过管路连接到废液管;
所述铁锰检测电极包括参比电极、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三个电极末端均通过电极导线连接到集成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赤潮早期预警的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管为聚醚醚酮材质的塑料管,内径为0.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赤潮早期预警的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滤膜孔径为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赤潮早期预警的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环为两端带有螺纹紧固件的聚醚醚酮材质的环形塑料管,内部容量为5mL,在转移海水样品、纯水、镀汞液、铁标准液和锰标准液到检测池时,均先利用注射泵通过六位阀将溶液抽取到定量环中,再推送定量环中的溶液到检测池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赤潮早期预警的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泵内部的溶液腔为10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赤潮早期预警的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比电极为直径500μm的银丝电极通过表面电镀氯化银形成的银/氯化银电极;所述工作电极为直径100μm的金丝电极;所述对电极为直径500μm的铂丝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赤潮早期预警的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与集成电路连接的GPRS发射器,通过GPRS发射器将检测数据实时发送到监测部门的服务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赤潮早期预警的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铁锰检测电极使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对海水样品进行检测。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系统进行海水中铁锰离子在线监测及赤潮预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电极预处理:将镀汞液抽取到检测池中浸没铁锰检测电极,在工作电极表面沉积汞膜,形成金/汞电极,随后排出镀汞液;抽取纯水对检测池进行三次以上的清洗,除去残留的镀汞液;
(2)海水样品检测:通过过滤器滤除海水中的杂质,抽取海水样品到检测池;铁锰检测电极使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对海水样品进行检测,记录溶出伏安曲线;
(3)加标准液检测:从铁标准液瓶和锰标准液瓶中抽取适量的铁、锰标准液添加到海水样品中,再次使用同样参数条件的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进行检测,记录溶出伏安曲线;将海水样品从检测池中排出,抽取纯水对检测池进行三次以上的清洗,等待下一次海水样品的检测;
(4)数据处理发送:根据两组溶出伏安曲线中铁、锰离子分别对应的溶出峰电流的数值,换算出海水样品中铁、锰离子的浓度值,将检测数据实时发送到监测部门,与正常海水中的铁、锰离子历史数据进行比对,浓度值呈现升高趋势并超过阈值时发出赤潮早期预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锰检测电极使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对海水样品进行检测,具体为:首先在工作电极上施加恒定电位,将铁锰离子还原成原子态富集于工作电极表面;其次将铁锰原子电解溶出,即在工作电极上施加线性变化的直流扫描电压的基础上,叠加小振幅的矩形脉冲电位,记录每次叠加脉冲前某一时间和脉冲终止前某一时间电流的差值,得到溶出伏安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66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