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味评价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97462.4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9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林炼锋;严洪连;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广电计量检测(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伟斌 |
地址: | 51065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舱 气味评价 流量调节阀 触发装置 样品测试 气泵 影响测试结果 控制器连接 强烈气味 一端连接 控制器 袋连接 样品台 钝化 壳体 嗅觉 | ||
本发明涉及气味袋嗅辨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味评价装置及方法。一种气味评价装置,其中,包括测试舱、设于测试舱内的样品台,样品台上放置样品测试袋,样品测试袋连接管路,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嗅辨口,所述的管路上设有流量调节阀;气味评价装置还包括设于测试舱外的控制器,设于测试舱内的气泵,设于测试舱壳体上的触发装置,所述的控制器连接气泵、触发装置和流量调节阀。本发明确保嗅辨员对气味的嗅辨更加准确,提供更客观的评价结果,同时能有效避免由于气流和强烈气味的冲击造成嗅觉钝化,影响测试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味袋嗅辨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味评价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加强,其中就包括生活环境中以及如玩具、家具、汽车等产品的气味,特别是有害人体健康的气味特别重视,因此对气味的测试装置和方法的研究备受重视。目前,环境监测中主要采用三点比较袋式法测试,汽车内饰零部件主要使用气味瓶法和气味袋法测试。
现有气味袋的嗅辨过程,主要将气味袋上的通气管靠近鼻子,通过人工挤压气味袋,将气味挤出后嗅辨。这个过程挤压流速不可控,当气味很强烈时,挤压流速太强容易造成嗅觉钝化,影响测试结果;同时,由于嗅辨员的挤压力度不一致,造成不同嗅辨员嗅辨的量不均匀,影响结果评估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气味评价装置及方法,可确保嗅辨员对气味的嗅辨更加客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味评价装置,其中,包括测试舱、设于测试舱内的样品台,样品台上放置样品测试袋,样品测试袋连接管路,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嗅辨口,所述的管路上设有流量调节阀;
气味评价装置还包括设于测试舱外的控制器,设于测试舱内的气泵,设于测试舱壳体上的触发装置,所述的控制器连接气泵、触发装置和流量调节阀。
本发明中,其中整个测试装置通过控制器上的操作面板进行操作。
测试舱可密闭,且具有加热及恒温功能,温度可控范围20℃~100℃、测试舱能最大满足3L至最大放入2000L(长*宽=200cm*250cm)样品测试袋;
样品台带可升降功能,满足不同尺寸测试样品需求;
气泵可在测试舱密闭后向舱内充气;
流量调节阀连接样品测试袋,可调节出气流量50mL/s~500mL/s;
嗅辨员通过按压触发装置,测试袋中气味经过管路到达嗅辨口进行嗅辨;
嗅辨口为满足流体力学漏斗形状,气体流出时能均匀分散在漏斗开口端,且有多个嗅辨口。
利用所述的气味评价装置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样品放入样品测试袋中,密封处理后,充入一定量的氮气,通过舱门把手打开舱门,将样品放置在测试舱中的样品台上,将样品台升至合适位置,将装有样品的样品测试袋上的阀门连接在流量调节阀上;
S2. 通过控制器上操作面板设置相应的测试温度,到达恒温时间后,密闭测试舱,通过气泵往测试舱中充入空气,使舱内压力略高于大气压,进而挤压测试袋中的气体,通过流量调节阀设置出气流量;3~5名嗅辨人员点击触发装置,样品测试袋中的气体通过流量调节阀设置的流速均匀输出;
S3. 第一次点击触发装置排出管路中的气体,不做嗅辨,嗅辨人员在进行第二次点击触发装置时,将鼻子放置在嗅辨口处对排出管路的气体进行嗅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确保嗅辨员对气味的嗅辨更加准确,提供更客观的评价结果,同时能有效避免由于气流和强烈气味的冲击造成嗅觉钝化,影响测试结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广电计量检测(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广电计量检测(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74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