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烯丙基胺类化合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8546.X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5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宏枚;周巧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09/02 | 分类号: | C07C209/02;C07C211/45;C07C211/52;C07C253/30;C07C255/58;C07C221/00;C07C225/22;B01J31/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周强;陶海锋 |
地址: | 2151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丙基 化合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烯丙基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烯丙基胺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关键的骨架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农药、聚合物和药物分子中。传统合成这类化合物时需要使用预先功能化的底物,如卤代烃,通过布赫瓦尔德-哈特维希(Buchwald–Hartwig)交叉偶联反应来合成(参见:J. F. Hartwig, Acc. Chem. Res., 2008, 41, 1534)。此种方法需要排放出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卤化物,且步骤较多,原子经济性差。因此开发更环保、高效的合成方法是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的。
近年来,通过碳-氢键的直接胺化反应来构建碳-氮键成为了合成胺类化合物的一个新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卤代烃的使用,具有更好的原子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现有技术采用的催化剂有β-二亚胺基铜(I)配合物、四丁基碘化铵,但是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底物的适用范围较窄,仅适用于含有吸电子基团的芳香族胺,而对于含有供电子基团的芳香族胺,在现有条件下是无法进行的。
在过去十年里,铁系催化剂因具有廉价易得、低毒或者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而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到目前为止,还未见铁系催化剂在芳香族胺与烯丙基烃类化合物的氧化偶联反应中的应用报道来合成烯丙基胺类化合物。因此,开发高效的铁系催化剂,通过芳香族胺与烯丙基烃类化合物的氧化偶联反应来构建烯丙基胺类化合物是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的,是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成烯丙基胺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即以分子式为[(tBuNCH2CH2NtBu)CH][FeBr4]的含1,3-二叔丁基咪唑啉阳离子的离子型铁(III)配合物为催化剂、以过氧化二叔丁基为氧化剂、通过芳香族胺与烯丙基烃类化合物的氧化偶联反应来合成烯丙基胺类化合物。[(tBuNCH2CH2NtBu)CH][FeBr4]是一种简单易得的、并且在空气中稳定的具有明确结构的铁(III)配合物。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制备烯丙基胺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混合催化剂、芳胺、氧化剂、烯丙基烃类化合物以及溶剂,反应得到烯丙基胺类化合物;所述催化剂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所述氧化剂为过氧化二叔丁基;所述芳胺为芳香族伯胺和芳香族仲胺;所述烯丙基烃类化合物为环己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10~140℃,时间为18~30小时。
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反应产物用乙酸乙酯萃取,通过柱层析进行定量分析。
上述技术方案中,以物质的量计,过氧化二叔丁基为芳胺的用量的1~1.6倍,催化剂用量为芳胺的用量的3~6 %。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以物质的量计,过氧化二叔丁基为芳胺的用量的1.5倍,催化剂用量为芳胺的用量的5 mol%;温度为130℃,反应24小时。
本发明还公开离子型铁(III)配合物在制备烯丙基胺类化合物中的应用;所述离子型铁(III)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
所述应用中,制备烯丙基胺类化合物时以芳胺、烯丙基烃类化合物为原料。
本发明还公开离子型铁(III)配合物在催化芳胺、烯丙基烃类化合物反应中的应用;所述离子型铁(III)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含1,3-二叔丁基咪唑啉阳离子的离子型铁(III)配合物,可由下列化学结构式表达:
。
上述含1,3-二叔丁基咪唑啉阳离子的离子型铁(III)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次将1,3-二叔丁基咪唑啉氯盐和NaBr加入到三溴化铁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反应后真空抽去溶剂,己烷洗涤,抽干,用四氢呋喃萃取,离心清液转移,在清液中加入己烷重结晶,室温下析出红棕色晶体,为含1,3-二叔丁基咪唑啉阳离子的离子型铁(III)配合物。
上述反应过程可如下表示: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85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硝基环丙烷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苯胺连续合成二苯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