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酸连轧高牌号硅钢三辊张力辊焊缝通过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98782.1 | 申请日: | 201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3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宝;杨凤毛;王绘宇;钱秋佐;张小军;张雷;尹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58 | 分类号: | B21B37/58;B21B1/28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申艳玲 |
地址: | 030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酸连轧 硅钢 牌号 张力 焊缝 通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酸连轧高牌号硅钢三辊张力辊焊缝通过率的方法,在轧制过程中控制辊子的行程,将辊子调整到合理的包角范围;轧制中低牌号时按原有工艺进行,轧制高牌号时,手动调整中间辊的上、下位移达到提高辊缝通过率的目的。本发明通过增大辊子包角来减少焊缝的弯曲;在酸连轧机组轧制高牌号硅钢时,根据高牌号中不同牌号进行分类调整,灵活性较好,能够减少不同牌号焊缝在其位置断带几率;该方法操作维护简单,运行稳定性高,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酸连轧高牌号硅钢三辊张力辊焊缝通过率的方法,属于冷轧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三辊张力辊布置在酸连轧轧机入口,其目的是保持1#机架带钢的稳定,并由8#纠偏辊提供带钢的纠偏,布置位置图如图1所示(圆圈内为三辊张力计辊)。
图1中的三辊张力辊位于1#轧机入口的尾部和轧机牌坊之间,辊径为350mm,在整个酸洗-轧制过程中,此辊径由于太小形成包角易引起焊缝断带,中间辊由液压缸带动下降后与固定在下部的 2 个辊形成包角来限制带钢在轧机入口的抖动,同时该装置能够防止带钢在机架入口跑偏。中低牌号轧制速度高,最高速度达到1200m/min,而轧机入口的速度最高超过200m/min,在高速情况下,钢板的振动幅度较大,而三辊张力计辊能够限制带钢在轧机入口的抖动,对生产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保证高速生产的稳定性。该辊在轧制状态下处于压下状态,在穿带等过程处于抬起状态,中间辊的压下和抬起由操作侧和传动侧的轴承块通过齿条和齿轮轴的机械同步装置在滑轨上动作实现。
该装置在轧制中低牌号硅钢的时候应用情况较好,但是根据市场的变化,酸连轧对产品进行优化,酸连轧机组需要生产一些高牌号和一次轧制取向硅钢,酸连轧设计轧制最高硅含量在2.2%以下,目前轧制的高牌号硅含量已超过3%。
由于酸连轧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轧制中低牌号硅钢,对于高牌号轧制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完全考虑进去,硅钢由于本身比较硬、脆,焊缝本身比较难以保证,而硅含量的升高使焊缝更为脆弱,而为了保持轧制的连续性,焊缝在轧机的通过率直接影响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和成材率,由于高牌号焊缝相对其他位置晶粒更粗大、内应力更集中,其抗弯曲能力也就更差,在经过对焊机工艺参数多次优化之后,焊缝断带还是经常发生,特别由于三辊张力辊辊径较小,在形成包角时造成焊缝弯曲较大,从而造成焊缝在轧机入口三辊张力辊处发生断带,对实现高牌号酸连轧生产产生很大阻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高酸连轧高牌号硅钢三辊张力辊焊缝通过率的方法,调整液压缸行程控制三辊张力辊的包角大小,通过对不同硅含量硅钢设计不同的包角范围,防止高牌号焊缝在经过三辊张力辊时因弯曲过大而造成断带。
本发明的设计思路,酸连轧入口张力计辊形成的包角能有效防止带钢进入轧机前的抖动,提高高速轧制的稳定性,但是高牌号会由于弯曲过大而引起断带,而且酸连轧在轧制高牌号相对中低牌号而言速度要相对较低一些,其抖动幅度也会相对较小一些,所以通过适当改善包角来减少焊缝弯曲是可行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几个方面:1)、在轧制中低牌号时要保持原有的设计不变;2)、在轧制高牌号时可以根据轧制的不同牌号对包角进行不同调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酸连轧高牌号硅钢三辊张力辊焊缝通过率的方法,在轧制过程中控制辊子的行程,将辊子调整到合理的包角范围;轧制中低牌号钢时按原有工艺进行,轧制高牌号钢时,手动调整中间辊的上、下位移达到提高辊缝通过率的目的。
酸连轧中低牌号时,轧机入口通过三辊张力辊的速度为150-200 m/min;轧制高牌号时,轧机入口通过三辊张力辊的速度为70-100 m/min。
进一步地,轧制高牌号硅钢,硅含量为3.0%时,三辊张力辊的包角为130°—160°,优选包角为140°—150°(在异常时适当增加10°左右);此时,控制轧机入口速度为80m/min,出口速度为300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987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