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式干热岩高效换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3488.5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0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盛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盛昌 |
主分类号: | F24T10/30 | 分类号: | F24T10/3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江淑兰 |
地址: | 150123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式干热岩 高效 装置 | ||
1.热管式干热岩高效换热装置,它包括封头(1)、输液导热管(3)、隔热管(6)、分集水封头(7)、供水管(8)和回水管(9),所述供水管(8)中的热水经外部供热体用热后通过回水管(9)回流,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导热管(3)设置在通过钻机在地面垂直向下钻出的钻孔内,输液导热管(3)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为敞口端,输液导热管(3)下部管腔设置为宽口段,输液导热管(3)上部管腔设置为窄口段,宽口段与窄口段之间通过带有锥度的过渡管段过渡连接,封头(1)设置于输液导热管(3)宽口段的下端面处;输液导热管(3)宽口段外壁上设置有螺旋翅片(2),输液导热管(3)窄口段外壁上包裹有保温层(5);输液导热管(3)的心部设置有隔热管(6),隔热管(6)下方与封头(1)之间设置有筛管(10),筛管(10)侧壁设置有筛孔,输液导热管(3)的下部与隔热管(6)的下部通过筛管连通,输液导热管(3)宽口段内壁与隔热管(6)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螺旋流道(4),输液导热管(3)的管腔容积是隔热管(6)的管腔容积的2~4倍;所述分集水封头(7)可拆卸地设置于输液导热管(3)的顶端,所述供水管(8)和回水管(9)设置于分集水封头(7)上,供水管(8)和回水管(9)上分别设置有泵,供水管(8)延伸至输液导热管(3)管腔的顶部,回水管(9)延伸至隔热管(6)管腔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干热岩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设置为通过钻机在地面垂直向下钻出直径300mm的钻孔,所述输液导热管(3)设置为长度2000m以上的输液导热管(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干热岩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导热管(3)包括多段钢管,相邻钢管焊接或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干热岩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管(8)和回水管(9)焊接或螺纹连接在分集水封头(7)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干热岩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导热管(3)宽口段的管腔容积是输液导热管(3)窄口段的管腔容积的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盛昌,未经王盛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348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