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分子量多肽型混凝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3609.6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1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皮蒙;蒋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协旺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4 | 分类号: | C02F1/54;C12P21/0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马骁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剂 制备 血红蛋白 小分子量多肽 混凝效果 小分子量 絮体 水处理添加剂 胶粒 混合性能 胶体颗粒 静电吸引 酶解处理 有效螯合 猪血蛋白 沉降性 分散态 铁结构 铁离子 悬浮物 血红素 肽结构 多肽 混凝 氢键 铁盐 铁螯 网捕 憎水 猪血 螯合 凝聚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分子量多肽型混凝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水处理添加剂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猪血为主要原料进行制备多肽类材料,由于制备的血红蛋白肽具有优异的铁螯合性能,能有效螯合铁离子并形成多血红素肽‑铁结构,通过螯合形成的铁盐结构,有效混凝介质中小分子量杂质,改善混凝剂材料在对小分子量杂质的混凝效果,且本发明通过对猪血蛋白进行酶解处理制备血红蛋白肽,由于血红蛋白肽结构可通过静电吸引或氢键作用使胶体颗粒凝聚并再依靠逐渐形成的片状絮体自身的憎水、沉降性进一步将已形成的微絮体和尚处于分散态的胶粒及悬浮物网捕、卷扫下来,有效改善混凝剂混凝效果,改善混凝剂对小分子量杂质的混合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分子量多肽型混凝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水处理添加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就是水中胶体粒子以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它是现代城市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既可以去除原水的浊度和色度等感官指标,又可以去除一定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可以自成独立的处理系统,又可以与其它单元过程组合,用于预处理、中间处理和终处理。目前,混凝剂的发展趋势是从低分子向高分子即低聚度向高聚度、单一型向复合型、单功能型向多功能型发展。多功能是指混凝剂除混凝作用以外,还具有去除天然有机物、脱色、除藻或缓蚀等,达到一剂多用的目的,从而可以缩短水处理工艺流程,减少设备等。混凝剂的种类繁多,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无机和复合混凝剂三大类。对于不同的原水或废水,为提高混凝处理效果,必须选择品质和性能优良的混凝剂,同时,混凝处理工艺应合乎客观规律。每种混凝剂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反复实验,慎重投入实际应用。
混凝是饮用水处理中的重要工艺环节,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和天然有机物。混凝对不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机理是不一样的,例如,用硫酸铝混凝去除腐殖酸时主要是络合、吸附电中和及沉淀起主要作用,去除水杨酸时起主导作用的是吸附和诱捕。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亲疏水性及电荷密度等在混凝过程中均起了重要作用。混凝对水体中的大分子、疏水性有机物有很高的去除效率,但对小分子、亲水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差,且不同的混凝剂对有机物有不同的去除效果,铁盐对水中小分子量的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而铝盐对大分子量的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所以制备一种对小分子杂质有效混凝的混凝剂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传统混凝剂对小分子杂质混凝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小分子量多肽型混凝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按质量比1:10,将柠檬酸三钠溶液滴加至新鲜猪血中,待滴加完成后,搅拌混合并冰水浴处理,离心分离,收集下层沉淀并洗涤,得洗涤沉淀并置于细胞破碎机中,超声破碎处理,离心分离并收集上层清液;
(2)将木瓜蛋白酶添加至上层清液中,酶解处理,调节pH至5.0,得酶解分散液,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5~50份酶解分散液、1~2份维生素C、0.5~1.0份亚硝酸钠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得反应液;
(3)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5~50份去离子水、10~15份反应液、6~8份氯化铁、3~5份抗坏血酸和1~2份柠檬酸、6~8份明胶和3~5份甲基纤维素钠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并静置,真空冷冻干燥并球磨过筛,得改性粉末;
(4)再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5~50份质量分数5%盐酸、6~8份粉煤灰、1.0~1.5份氯化钠和1~2份氧化钙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合并水浴加热,静置陈化,真空冷冻干燥并研磨过筛,得基体粉末,按质量比1:8,将改性粉末与基体粉末搅拌混合并球磨过500目筛,即可制备得一种小分子量多肽型混凝剂。
步骤(1)中所述的柠檬酸三钠滴加时间为10~15min。
步骤(1)中所述的细胞破碎机处理条件为超声时间与间歇比为1:1,破碎处理25~30min。
步骤(2)中所述的木瓜蛋白酶添加量为5000U/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协旺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协旺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36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