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波段自切换双向射频前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4324.4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2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401 | 分类号: | H04B1/401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付长杰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发信机 发射滤波器 接收滤波器 放大芯片 宽带功率 低噪放 发射通道 功率放大 接收通道 射频前端 双向射频 芯片 开关切换电路 输出端连接 输入端连接 发射状态 发送信号 监测电路 接收状态 输出端 输入端 后段 | ||
本发明涉及S波段自切换双向射频前端,该射频前端用于与收发信机连接,在所述收发信机处于发射状态时,实现功率放大,与收发信机一起实现发送信号;并同时在收发信机处于接收状态时,实现自主切换,进行功率放大后,再与收发信机一起实现接收信号;该射频前端包括接收通道、发射通道、监测电路和自主开关切换电路;所述接收通道包括低噪放芯片和接收滤波器,接收滤波器位于低噪放芯片前段,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低噪放芯片的输入端;所述发射通道包括宽带功率放大芯片和发射滤波器,发射滤波器位于宽带功率放大芯片后段,发射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宽带功率放大芯片的输出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波段自切换双向射频前端。
背景技术
目前在应用于时分双工收发系统的射频前端都配置了外控制电路,其一般都是通过手动外加不同的电平实现切换,虽然这种方案在设备的可靠性能上和远距离通讯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同样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增加了设备的复杂度、降低了通信质量,另一方增加了通讯链路的成本。
市面上双向功放可以实现双向收发,直接应用于与IEEE802.11b/g兼容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HYPERLINK TEC公司FL33487产品。但其发射接收频段窄,效率低,无法实现多型装备产品通用化、模块化、标准化。
如何考虑实际的战场实际状况,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宽带双向射频前端,能够完成自主切换,提高接收灵敏度、降低成本,实现半双工模式下的远距离无线传输,并快速适应多型产品应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S波段自切换双向射频前端,能够完成自主切换。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S波段自切换双向射频前端,其特征在于该射频前端用于与收发信机连接,在所述收发信机处于发射状态时,实现功率放大,与收发信机一起实现发送信号;并同时在收发信机处于接收状态时,实现自主切换,进行功率放大后,再与收发信机一起实现接收信号;
该射频前端包括接收通道、发射通道、监测电路和自主开关切换电路;所述接收通道包括低噪放芯片和接收滤波器,接收滤波器位于低噪放芯片前段,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低噪放芯片的输入端;所述发射通道包括宽带功率放大芯片和发射滤波器,发射滤波器位于宽带功率放大芯片后段,发射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宽带功率放大芯片的输出端;
所述自主开关切换电路包括电平转换电路、第一射频开关和第二射频开关;第一射频开关设于接收滤波器的前段、发射滤波器的后段,且第一射频开关还连接有过电压式防击穿电路,第一射频开关的控制端通过天线端口连接系统天线;第二射频开关设于宽带功率放大芯片的前段、低噪放芯片的后段;第一射频开关和第二射频开关同时与电平转换电路的接收控制端和发射控制端连接,第一射频开关的输入端和控制端分别接收滤波器的输入端和发射滤波器的输出端;第二射频开关的输入端和控制端分别低噪放芯片的输出端和发射滤波器的输入端;
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射频监测输入端连接监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监测电路与收发信机连接,当收发信机处在发射状态时,监测电路用于将发射模拟信号耦合,检测输出电压控制信号给电平转换电路,此时电平转换电路用于产生开关切换信号控制第一射频开关和第二射频开关,使两个射频开关处于发射状态,从而使发射通道工作,接收通道不工作;当收发信机处在接收状态时,监测电路无耦合信号输出,此时电平转换电路用于切换第一射频开关和第二射频开关,使两个射频开关处于接收状态,从而使接收通道处于接收状态,发射通道不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43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国铁路GSM-R双模手持终端系统
- 下一篇:控制辐射杂散的方法及相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