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丹参酮抗尿酸性肾病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5820.1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3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君;周美;樊沁;陆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58 | 分类号: | A61K31/58;A61K31/122;A61P19/06;A61P13/12;A61P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丹参 尿酸 肾病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丹参酮类化合物用于预防和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用途。
背景技术
尿酸性肾病(Uric acid nephropathy,UAN)又称为痛风性肾病,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生成过多或肾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血中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髓间质所致的肾脏损害。临床表现有尿酸性结石、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管功能损害等,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流行病学资料显示UAN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尿酸水平的升高,可导致肾脏功能的持续恶化,引起体重指数、血压和蛋白尿-肌酐比率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不仅与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相关,还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临床用于UAN治疗的药物主要有黄嘌呤抑制剂、促尿酸排泄药物、尿酸氧化酶、抗炎药等,但多具有各种不良反应,近年来由于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少,显示出较大优势,因此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微寒,具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纤维化、改善微循环等多种功效,是中医临床应用抗尿酸性肾病成方健脾益肾方、益肾泄浊汤、益肾活血方、加味四物汤等的主要成分。丹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药理活性各有侧重又相互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水溶性的丹酚酸类成分和脂溶性的丹参酮类成分。其中脂溶性丹参酮成分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邻醌或对醌结构,以丹参酮II A为主要成分,活性研究最多,总丹参酮主要含有丹参酮II A、15,16-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参新酮等成分,各成分之间相互协同较之单体药理活性是否有差异尚无报导,且究竟丹参酮中各成分以原本丹参生药中配比效果最佳,还是有更佳的配比选择,文献中均无相关报导。Wu等(Wu,X.L.,Liu,L.H.,Xie,H.B.,Liao, J.T.,et,al.,2012.Tanshinone II A prevents uric acid nephropathy in rats through NF-kappa B inhibition.Planta Medical 78,866-873.)研究发现丹参酮II A可以缓解尿酸性肾病小鼠的肾部炎症反应。丹参脂溶性成分多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且丹参酮类成分结构相似,并不清楚其他成分在肾脏保护方面是否对丹参酮II A起到协同作用,而有效成分结构不清,对后继的药品的质量控制、药理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重现性都会带来不确定因素。明确中药主要成分间协同或拮抗作用对中药现代化及剂型改良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尿酸性肾病中的应用,涉及以下四个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A)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尿酸性肾病组合物中的用途。
B)优选的,丹参酮II A、15,16-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新酮四种化合物在所述组合物中比例为6∶3∶6∶4。上述比例在丹参道地药材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各成分间比例5.35∶1.19∶6.22∶1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
C)优选的,上述配比的丹参酮类化合物较之同剂量丹参酮II A 单体具有更好的抗尿酸性肾病效果。
D)上述尿酸性肾病是高尿酸血症、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诱导的肾结石、肾小管间质肾炎等慢性肾病疾病。
E)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氧化的组合物中的用途,尤其是保护肾脏氧化应激时受到损伤中的用途。
F)优选地,存在于药物中丹参酮类化合物是以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形式,所述药物通过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备成各种剂型。
G)优选地,丹参酮类化合物制备的药物的剂型可以是片剂、锭剂、丸剂、胶囊剂、散剂、颗粒剂、口服液、悬浮液、乳剂或注射剂、栓剂、贴剂。
H)本发明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尿酸性肾病药物中的用途。
I)本发明的丹参酮类化合物来自于丹参乙酸乙酯提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5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