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滩混养螃蟹鲢鱼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6140.1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6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芮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当涂县湖阳玉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59;A01K61/13;A23K50/80;A23K10/22;A23K10/30;C02F3/34;C02F1/50;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31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滩 混养 螃蟹 鲢鱼 方法 | ||
1.一种河滩混养螃蟹鲢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滩地的具体情况围成螃蟹池,建设好进、排水系统和防逃设施,设有增氧机、潜水泵、水质净化机,在堤外围开挖围沟,在摊面上挖条沟,并与围沟相通;在螃蟹池中种植水草;放养三期幼螃蟹和鲢鱼,在春秋季节向池中投放螺蛳,繁殖仔螺,投放小杂鱼,满足螃蟹偏食动物性饵料的需要,麦类应浸泡煮熟后再投喂;放养前向池中施饼肥、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保证池水的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每隔一个月向池中泼洒石灰浆,在螃蟹脱壳期,施加磷肥,促进螃蟹蜕壳生长;放养前用生石灰或茶粕消毒,养殖期间用生物制剂如益生菌调节水质,泼洒微生态制剂,可有效调控水质,防治病害发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滩混养螃蟹鲢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滩地的改造如下:
根据滩地的具体情况围成螃蟹池,建设好进、排水系统和防逃设施,设有增氧机、潜水泵、水质净化机,四周圩堤的高度使滩面水深≥0.8m,在堤外围开挖宽2-3m、深1-2m的围沟,在摊面上每隔10-15m挖宽1-2m、深0.5-1m的条沟,并与围沟相通;在螃蟹池中种植水草(聚草、浮萍、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苦草、水花生、金鱼藻),水草覆盖面积为60-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滩混养螃蟹鲢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螃蟹、鱼苗种的放养与饵料的投喂:
放养三期幼螃蟹,每亩放养量为4-5万只,鲢鱼放养规格≥13cm,每亩放养量为200-250尾;
在春秋季节向池中投放螺蛳,繁殖仔螺,投放小杂鱼,满足螃蟹偏食动物性饵料的需要,麦类应浸泡煮熟后再投喂,日投喂量为螃蟹重量的5-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滩混养螃蟹鲢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殖池内的施肥与水质的控制:
放养前向池中施饼肥、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饼肥用量为每亩200-300kg,有机肥为牛粪、鸡粪、猪粪;
在5月份之前每9-11天换水一次,7-8月份每天换水,9月份以后每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20-40%,池水透明度为20-30cm,池水溶解氧≥3mg/L;每隔一个月向池中泼洒石灰浆,水体中石灰浆浓度为15-20mL/L;在4-6月、8-9月的螃蟹脱壳期,每亩施加6-8kg的磷肥,促进螃蟹蜕壳生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滩混养螃蟹鲢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病害的防治如下:
放养前7-10d用生石灰或茶粕消毒,养殖期间用生物制剂如益生菌调节水质,泼洒微生态制剂乳酸菌,可有效调控水质,防治病害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当涂县湖阳玉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未经当涂县湖阳玉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61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泷六线鱼野生亲鱼池塘网箱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泥鳅的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