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中型零件长内孔研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06333.7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2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龙涛;李佳圣;孔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4B5/48 | 分类号: | B24B5/4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闭钊 |
地址: | 432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中型 零件 长内孔 研磨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中型零件长内孔研磨设备,解决了当前大中型零件长通孔难以加工或者加工效率及精度不够的问题。该大中型零件长内孔研磨设备包括工作台(1)、研磨棒(3)、主轴传动机构、螺杆传动机构、滑座(7)、立柱、立柱转动机构以及基座(29),其工作方式如下:工件通过定位装置进行定位和固定后,转动立柱转动机构带动研磨棒使其位于工件正上方,固定立柱转动机构启动减速电机1和减速电机2,螺杆传动机构带动研磨棒下降深入到内孔中,主轴传动机构带动研磨棒转动,通过精确控制研磨棒的位置和上下运动以及转动完成大中型零件长内孔的加工作业。本设备结构紧凑,操作简单,运行可靠,生产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中型零件长内孔研磨设备。
背景技术
大中型机械零件上通孔的研磨有时面临如下问题:1、通孔研磨后,孔的圆柱度须控制在要求内;2、同一零件上同轴排列有2个或多个通孔,须通过研磨来保证同轴度的要求。目前,市面上的内孔研磨机价格昂贵,并且只能研磨孔径较小的孔或长度较短的孔,对于大中型零件上的大长孔往往只能利用行车吊装研磨棒的原始方式进行低效率的研磨,这种研磨方式往往无法保证内孔的圆柱度和同轴度。
申请人实践发现,以往对于这些大中型零件通孔的研磨,特别是在需要面临批量生产时,要么没有合适的设备,要么只能用传统的研磨方式,导致出现低效低能、费时耗力、工作量大、精度难保障、占用行车等其它外围设备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大中型零件长内孔的研磨设备显得较为紧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大、长通孔加工方法及加工设备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新的大中型零件长内孔研磨设备,该设备包括工作台(1)、研磨棒(3)、主轴传动机构、螺杆传动机构、滑座(7)、立柱、立柱转动机构以及基座(29),所述基座(29)固定在工作台(1)上,在工作台上还设置有定位孔,通过从定位孔伸出的定位装置对工件(2)进行定位后再将其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研磨棒(3)由主轴传动机构驱动旋转从而对工件(2)的内孔进行研磨加工;所述立柱包括内立柱(28)和外立柱(26),内立柱(28)与基座(29)固定连接支撑整个装置,外立柱(26)在立柱转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绕内立柱(28)转动任意角度;所述主轴传动机构通过滑座(7)与外立柱(26)固定连接,主轴传动机构和滑座组成的整体可在螺杆传动机构的带动下沿外立柱(26)上下运动从而带动研磨棒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主轴传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1(16)、联轴器1(15)、深沟球轴承2(14)、上接合器(13)、弹簧(12)、钢球(11)、下接合器(10)、深沟球轴承1(9)、推力球轴承1(8),其中深沟球轴承1(9)、推力球轴承1(8)设置在下接合器(10)上,形成的整体一起伸入到滑座(7)框架内部,通过端盖对下接合器末端进行封闭;深沟球轴承2(14)设置在上接合器(13)上,弹簧(12)、钢球(11)设置在上接合器(13)内,上接合器(13)两端分别与下接合器(10)以及联轴器(15)匹配连接,深沟球轴承2(14)的外圈与滑座(7)间隙松配合,联轴器(15)与减速电机1(16)装配连接后伸入到滑座(7)内部,通过联轴器(15)与上接合器(13)、下接合器(10)的一系列传递将减速电机1(16)的动力传递至研磨棒并带动其旋转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63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