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子终端的保护通话语音的方法及其电子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07193.5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2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徐璐璐;曾世骁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终端 通话语音 应用处理器 加密 调制解调器 数据包 通话语音数据 加解密模块 加密处理 通用的 调用 通用 开发 | ||
提供一种用于电子终端的保护通话语音的方法及其电子终端。所述电子终端包括调制解调器和应用处理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A)当开始进行通话语音加密时,应用处理器从调制解调器接收待加密的通话语音数据包;(B)应用处理器调用加解密模块对接收到的待加密的通话语音数据包进行加密;(C)应用处理器将加密后的通话语音数据包发送到调制解调器。根据所述方法及其电子终端,由通用的应用处理器来对通话语音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得对通话语音数据加密的开发更加通用和容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说来涉及电子终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终端的保护通话语音的方法及其电子终端。
背景技术
对于通过GSM、WCDMA、CDMA等电路交换网络的语音通信,由于网络上传输的语音数据是标准编码方式的数据,容易被人窃取,因此,需要对语音数据进行加密。由于语音数据压缩和协议编码等流程都是由调制解调器(modem)端执行,所以通常由modem端来进行语音数据加密,一般在压缩语音数据后进行加密,然后再进行协议编码,相应地,在传输到下行通路的相应阶段时,在对语音数据解码后进行解密,然后再进行解压缩。然而,由于调制解调器采用非通用性操作系统,所以不便于在其操作系统上开发语音数据加解密流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子终端的保护通话语音的方法及其电子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子终端的保护通话语音的方法,其中,所述电子终端包括调制解调器和应用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A)当开始进行通话语音加密时,应用处理器从调制解调器接收待加密的通话语音数据包;(B)应用处理器调用加解密模块对接收到的待加密的通话语音数据包进行加密;(C)应用处理器将加密后的通话语音数据包发送到调制解调器。
可选地,在步骤(A)中,应用处理器每隔预定时间间隔从调制解调器接收一个待加密的通话语音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加解密模块位于预设的存储位置。
可选地,应用处理器利用至少两个线程来执行步骤(A)、步骤(B)以及步骤(C),其中,不同线程彼此并行执行,且不同线程执行的步骤不同。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线程包括:接收线程、加解密线程以及发送线程,其中,在步骤(A)中,应用处理器利用接收线程每隔预定时间间隔从调制解调器接收一个待加密的通话语音数据包,并缓存到第一缓冲池;在步骤(B)中,应用处理器利用加解密线程从第一缓冲池读取待加密的通话语音数据包,调用加解密模块对读取的待加密的通话语音数据包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通话语音数据包缓存到第二缓冲池;在步骤(C)中,应用处理器利用发送线程从第二缓冲池读取加密后的通话语音数据包,并发送到调制解调器。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线程包括:加解密线程和发送线程,其中,在步骤(A)中,应用处理器的无线接口层将每隔预定时间间隔从调制解调器的无线接口层接收到的一个待加密的通话语音数据包缓存到第一缓冲池;在步骤(B)中,应用处理器利用加解密线程从第一缓冲池读取待加密的通话语音数据包,调用加解密模块对读取的待加密的通话语音数据包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通话语音数据包缓存到第二缓冲池;在步骤(C)中,应用处理器利用发送线程从第二缓冲池读取加密后的通话语音数据包发送到应用处理器的无线接口层,应用处理器的无线接口层将接收到的加密后的通话语音数据包发送到调制解调器的无线接口层。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线程包括:接收线程和加解密线程,其中,在步骤(A)中,应用处理器利用接收线程每隔预定时间间隔从调制解调器接收一个待加密的通话语音数据包,并缓存到第三缓冲池;在步骤(B)和步骤(C)中,应用处理器利用加解密线程从第三缓冲池读取待加密的通话语音数据包,调用加解密模块对读取的待加密的通话语音数据包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通话语音数据包发送到调制解调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71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