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渗沥液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09226.X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0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高严;赵永志;田丽森;赵金;聂宜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董天宝;于宝庆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渗沥液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沥液的处理方法,包括:待处理垃圾渗沥液进入微生物电解池反应器进行微生物电化学反应;经微生物电化学反应后的出水进入缺氧反硝化反应器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经缺氧反硝化反应后的出水进入短程硝化反应器进行短程硝化反应;经短程硝化反应后的出水进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所述垃圾渗沥液经上述步骤依次反应处理完毕后直接排放。本发明提供的垃圾渗沥液的处理方法可以高效去除垃圾渗沥液的有机污染物并高效脱氮,使处理后的垃圾渗沥液可以稳定达标。此外,使用本发明的工艺处理垃圾渗沥液,还能够节省运行能耗和后期污泥的处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渗沥液的处理方法,适用于垃圾渗沥液处理,属于高浓度废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每年的生活垃圾产量以8%~10%的速度急剧增长。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途径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或者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或焚烧前的堆酵都会产生大量垃圾渗沥液。由于生活垃圾组分复杂,含水率波动较大,同时垃圾堆酵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堆酵温度、堆酵时间、空气湿度、降水。地域条件等)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垃圾焚烧渗沥液组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机污染物,变化范围大,且不同季节会对垃圾焚烧渗沥液造成影响。总体来讲,垃圾渗沥液具有高化学需氧量(COD)、高氨氮、高盐度、营养不均衡等特点,属于难处理高浓度废水。
目前,垃圾渗沥液的处理工艺一般采用“预处理+厌氧消化+好氧处理+深度处理”等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尽管这些组合工艺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例如厌氧阶段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较低,进入后续工艺影响脱氮效果;缺氧反硝化阶段需要外加碳源以保证有效去除硝态氮;好氧脱氮工艺需要大量曝气,能耗较高等;
由此可见,提升工艺处理效果,降低工艺运行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微生物电解池技术(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融合了污水处理和产生能源的新技术,其利用微生物作为反应主体,在阴阳极间施加电流,通过阳极上一层由厌氧产电微生物形成的微生物膜代谢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氢气或者甲烷,从而在对污水进行生物处理的同时获得不同形式的能源。该技术可以强化厌氧反应器对垃圾焚烧渗沥液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尤为重要的是可以强化渗沥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Sharon-Anammox)是一种适宜高氨氮低碳废水的高效脱氮工艺,其包含两个生物过程,首先在好氧的短程硝化反应器中将废水中约50%的氨氮氧化成亚硝酸氮,随后厌氧氨氧化菌在厌氧条件下,以亚硝酸氮为电子受体和氨氮作为直接电子供体反应生成氮气,达到废水中氨氮的全程自养脱氮。可见,Sharon-Anammox工艺不需要外加碳源即可达到脱氮的目的,且总氮去除率高,耗氧量少。但该工艺并不能去除有机物,且有机物对硝化过程和厌氧氨氧化过程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目前的厌氧氨氧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高温高氨氮废水处理中,基于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城市污水同步脱氮并除有机污染物的装置及工艺鲜有报道。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其可以达到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和和高效脱氮的同时,还能够节省运行能耗和后期污泥的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垃圾渗沥液的复杂特性和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垃圾渗沥液的处理工艺,在达到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和和高效脱氮的同时,能够节省成本,增加产能并降低能耗。本发明所提供的工艺,可实现垃圾渗沥液COD去除率在95%以上,氨氮去除率100%,总氮去除率在90%以上。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垃圾渗沥液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待处理垃圾渗沥液进入微生物电解池反应器进行微生物电化学反应;
S2:经微生物电化学反应后的出水进入缺氧反硝化反应器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
S3:经缺氧反硝化反应后的出水进入短程硝化反应器进行短程硝化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92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加工箱盖的模具
- 下一篇:一种矿业废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