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斑蝥成虫的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309234.4 申请日: 2017-12-11
公开(公告)号: CN107801876B 公开(公告)日: 2021-04-20
发明(设计)人: 刘旭;罗孝贵;杨刚;雷高;刘昌华;刘虹伶;陈庆东;李超;刘月悦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K50/90 分类号: A23K50/90;A23K10/30;A23K20/163;A23K10/16
代理公司: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代理人: 刘奇
地址: 610066 四川省成***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斑蝥 成虫 人工 饲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斑蝥成虫的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昆虫养殖技术领域。所述人工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70~75份、大豆粉5~10份、酵母粉5~10份、花粉5~10份、多维葡萄糖4~5份、抗坏血酸1~5份、防腐剂0.01~0.02份、蜂王浆0.5~1.0份、蜂蜜0.5~1.0份和琼脂粉1~3份。本发明通过选择上述组分形成人工饲料保证了斑蝥成虫生长过程中所要的糖类、蛋白质及脂肪酸,使斑蝥成虫的取食不依赖于豆科花类,并且饲喂本发明提供的人工饲料后不仅保证斑蝥成虫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还保证斑蝥成虫寿命。本发明提供的人工饲料与天然饲料相比在产卵前期天数、产卵量方面具有较为相近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斑蝥成虫的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黄黑小斑蝥又名眼斑芫青,该虫属鞘翅目芫青科,一般把它和南方大斑蝥(大斑芫青)统称为斑蝥,该虫为中国药典(2000)中收录的动物药,具有破癥散结,攻毒蚀疮的功能,其斑蝥素更具有抗癌症,抗病毒。刺激白细胞生成,抑制真菌等作用,是目前重要的抗癌和抗病毒中药材。但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自然环境的变化,豆科植物和葫芦科植物种植面积的减少,加上人类无序的大量捕捉,斑蝥野生资源不断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药用的需求,成为最紧缺的动物性药材之一,人工合成斑蝥素的条件又十分艰难(需在极端高压1.520Gpa下进行),更导致斑蝥素供求关系的矛盾更加强烈,因此斑蝥类昆虫的人工规模化饲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目前有关斑蝥饲养技术研究的文献很少,更无在生产实践中人工规模化养殖的报道。昆虫在野外多为1年发生一代,一生中大约有6~7个月处于停止发育阶段,生活周期比较长,这就大大降低了斑蝥的繁殖速度。目前,国内多数学者常采用斑蝥喜食的天然饲料植物对斑蝥成虫进行饲养,例如陈仕江等人报道南方大斑蝥和黄黑小斑蝥成虫的食性及取食方式作了研究,发现斑蝥成虫喜食植物的花尤其喜食豆科植物的花,喜食程度依次为:黄豆花、豇豆花、丝瓜花、南瓜花。汪会荣等对黄黑小斑蝥成虫人工饲料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其主要成分要用鲜丝瓜花通过冷冻干燥后加入饲料中,这就需要种植大量的丝瓜植物来采摘丝瓜花冻干,添加到饲料中,大大的增加了饲养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斑蝥成虫的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人工饲料打破了斑蝥成虫自然条件下依赖豆科花和葫芦科植物花的习惯,并且实现了规模长期的继代饲养的目的,降低了饲养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斑蝥成虫的人工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70~75份、大豆粉5~10份、酵母粉5~10份、花粉5~10份、多维葡萄糖4~5份、抗坏血酸1~5份、防腐剂0.01~0.02份、蜂王浆0.5~1.0份、蜂蜜0.5~1.0份和琼脂粉1~3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72~74份、大豆粉6~8份、酵母粉6~9份、花粉7~9份、多维葡萄糖4.2~4.8份、抗坏血酸2~4份、防腐剂0.012~0.018份、蜂王浆0.6~0.8份、蜂蜜0.6~0.8份和琼脂粉1.5~2.5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73份、大豆粉7份、酵母粉8份、花粉8份、多维葡萄糖4.5份、抗坏血酸3份、防腐剂0.015份、蜂王浆0.7份、蜂蜜0.7份和琼脂粉2份。

优选的,所述花粉为玉米花粉。

优选的,所述防腐剂为山梨酸和/或尼泊金。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斑蝥成虫的人工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豆粉和酵母粉进行混合灭菌30min,得到灭菌的物料;

2)将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灭菌的物料与抗坏血酸、花粉、多维葡萄糖、防腐剂、蜂王浆、蜂蜜和35%~40%的水混合,得到混合物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92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