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密式连续热压成型装置的加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09828.5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5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秦文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文隆 |
主分类号: | B29C43/00 | 分类号: | B29C43/00;B29C43/02;B29C45/67;B30B11/02;B30B1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关宇辰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密 连续 热压 成型 装置 加压 | ||
本发明有关一种加压装置,特别适用于模造立体产品的气密式连续热压成型装置,本发明加压装置对应于热压模具相对设有一组,每组具有四个加压组件,各个加压组件各包括有一伺服马达,伺服马达下端连接有一压力控制装置,压力控制装置下方连接一水冷式加压轴,水冷式加压轴下方连接一加压柱,本发明加压装置设于气密式连续热压成型装置的热压成型区,前述四个加压组件,其四具加压柱设于热压模具的四角的上方,通过每组四个加压组件,以相同的速度、相同的压力,精确的施压于热压模具上方受压面四角,使热压模具内待热压元件各部受力均匀,避免受力不均产生的翘曲、歪斜等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压成型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制造立体产品的气密式连续热压成型装置的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热压成型是一种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方法,主要将具一定厚度的材料置于模具中,加热模具或环境,使材料软化而覆盖于模具表面,再以机器压挤,经过冷却阶段固化后,就可得到热压成型的产品。
热压成型的材料,以玻璃为例,玻璃因为具有较高透光的特性,因此显示装置(如手机、手表等电子产品)多选其作为视窗部份的外壳。君可见手持电子产品表面通常设有玻璃壳体,以保护产品内部的显示模组。目前玻璃壳体大部分都是平板的外形,所以在电子产品的上表面会形成有接缝。再者,由于电子产品的周边必须保留一定宽度的机构部分,用以固持平板状的玻璃,因此电子产品的顶面也就无法完全被利用。因此,立体或曲面玻璃已渐渐的被运用于电子产品的玻璃壳体上。
平板式玻璃壳体较易制造,而具有立体形状的玻璃壳体制造则较为不易。目前,具有立体形状的玻璃壳体的制造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为:制造多片平板式玻璃单元,然后通过粘贴边缘的方式形成具有立体形状的玻璃壳体。第二种为:制造一定厚度的长方体玻璃,而后于该长方体玻璃上多次的研磨以形成具有多侧面的立体造型。然而,上述二方法均耗时耗力,生产速度非常慢。一般而言,由于玻璃素材为一平板状,如果要生产一具有造型的玻璃,较佳的作法是 将平板状的玻璃素材设置于一上模件与一下模件之间 ,接着加热上模件、下模件以及玻璃素材,以使玻璃素材软化。当上述的玻璃素材软化时,上模件与下模件便可进行合模动作,以使上模件沿一合模方向与下模件共同塑造玻璃素材的外形,借以生产相对应的模造玻璃。中国台湾专利公告M452174号「用来制造模造玻璃的成型设备」(公告日为2013年05月01日),其包含有一母型模具件、一第一公型模具件、一第二公型模具件、一支撑顶杆以及一压杆。该第一公型模具件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于该母型模具件上,该第二公型模具件设置于该母型模具件与该第一公型模具件的间。该支撑顶杆穿设于该母型模具件,该支撑顶杆用来推顶于该第二公型模具件,借以支撑该第二公型模具件与该第一公型模具件共同夹持一模造玻璃。该压杆设置于该第一公型模具件的一侧,该压杆用来下压于该第一公型模具件,以使该第一公型模具件与该第二公型模具件相对该母型模具件移动至一合模位置,借以成型该模造玻璃。
申请人先前提出获准的中国台湾第M536234号「气密式模造立体玻璃连续成型装置」,其针对模造立体玻璃产品设计的连续成型装置崭新设计,其主要由炉体,为密闭式,炉体外部二端设有交换系统,炉体内部设有气密腔;交换系统,设于炉体二端,炉体二端交换系统间设有外输送道,各交换系统包括有设于炉体侧的内气密门及设于外输送道侧的外气密门,内气密门及外气密门间形成气密空间,并设有位移装置将载板推入或移出炉体;气密腔,设于炉体内部,包括有气密腔体,气密腔体内具有内输送道,内输送道连接炉体二端交换系统内气密门,并设有滑轨,以作为载板移动的轨道,该气密腔为气密式,并导入保护气体,且依制程区分有升温区)、高温成型区及冷却区,升温区及高温成型区内设有至少一层断热层,且断热层中央形成热场,热场内设有视制程程序所需温度的加热元件,冷却区具有冷却装置,高压成型区设有加压系统;外输送道,连接炉体二端交换系统;加压系统,主要由压缸、加压轴与加压柱构成;如此构成的本发明,待成型平板玻璃置于模具成型面中,模具则置于载板上,载板经交换系统进入气密腔,经升温区的预热,及高温成型区的高温,使模内玻璃软化,并通过加压系统的加压而成型,再经冷却区的冷却后,经交换系统送出炉体外部,再脱模而成,也确能达到连续、高效率及高品质成型模造立体玻璃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文隆,未经秦文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098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