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泌尿科导尿套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10900.6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2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缪克钎;吴联籽;冯芙蓉;胡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事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37107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佳慧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泌尿科 导尿 套件 | ||
本发明公开了泌尿科导尿套件,包括有主机,可拆卸安装在主机上的泵阀组件,以及通过软管分别与泵阀组件相连的导尿管和尿袋;导尿管包括有管体,连接在管体一端的连接盖,连接在连接盖一端的连通盖,连接在管体外壁靠近连接盖一端的囊体,以及连接在管体远离连接盖一端的接管部;管体内壁一体成型有加热内管a、加热内管b、囊体注液管,连接盖一端对应加热内管a、加热内管b的位置分别成型有两端贯通的连接插头a、连接插头b;连通盖与连接盖之间形成连通连接插头a和连接插头b的空间;导尿管配合加热器、电机、泵阀组件对尿道进行加热,达到防止尿道水肿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泌尿科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文献号为CN103301514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留置导尿装置,其主要实现了自动感压排尿功能,且通过传感器采集排尿参数,且具备预警功能,具备一定实用性,然而,电子排液阀门、流量传感器等均直接连接在排尿管路上,若所有零件均为一次性使用则造成导尿装置的整体成本过高,显著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若零件重复使用,又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文献号为CN20551593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防止漏尿并可以热治疗的导尿管,其主要通过设置加热丝对尿道进行加热从而避免尿道水肿造成的堵塞。然而该专利的技术方案中存在若干问题使得该方案难以实施,其一是三层套管的结构在组装及多处连接位置的密封方式上均存在困难,其二是加热丝设置在外层管的外壁(准确讲应该是嵌在外层管的管壁中),加工上也存在困难,具体地讲,由于导尿管是一端插入尿道中,故加热丝必然是两端均从外层管的外端引出,为了使加热丝是导通的,则外层管连同加热丝需要一段段分别加工成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能够实现自动感压排尿且一次性使用零件较少且能够进行热治疗的导尿套件。
为实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泌尿科导尿套件,包括有主机,可拆卸安装在主机上的泵阀组件,以及通过软管分别与泵阀组件相连的导尿管和尿袋;
所述导尿管包括有管体,连接在管体一端的连接盖,连接在连接盖远离管体一端的连通盖,连接在管体外壁靠近连接盖一端的囊体,以及连接在管体远离连接盖一端的接管部;
所述管体内壁一体成型有加热内管a、加热内管b和囊体注液管,所述加热内管a、囊体注液管、加热内管b依次沿管体周向等距分布,所述加热内管a、囊体注液管、加热内管b分别沿管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管体侧壁位于囊体与连接盖之间的位置开设有进尿口,所述进尿口的位置与所述加热内管a、囊体注液管、加热内管b的位置相错开;
所述连接盖一端对应加热内管a、加热内管b的位置分别成型有两端贯通的连接插头a、连接插头b;所述连接盖对应囊体注液管的位置成型有堵头;
所述连通盖为软质硅胶材质,所述连通盖外端为半球形,所述连通盖与连接盖之间形成连通连接插头a和连接插头b的空间;
所述囊体注液管对应囊体的位置开设有通液孔;
所述接管部包括有与管体远离连接盖一端连通的出尿接口,与加热内管a连通的加热接头a,与加热内管b连通的加热接头b,以及与囊体注液管连通的注液接头;
所述泵阀组件包括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有上端开口的泵壳,一体成型于泵壳下端的下端开口的阀座;
所述阀座侧面一体成型有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所述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进口接头通过软管与导尿管的出尿接口连接,所述出口接头通过软管与尿袋连接;
所述阀座内转动安装有橡胶材质的圆柱形的阀芯,所述阀芯侧壁成型有通道,所述阀芯上端成型有多边形的连接凹口;
所述阀座下端密封连接有一个阀盖,阀盖上端外周与所述阀芯下端相抵或者相接近;所述阀盖中间下端一体成型有一个管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事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医事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09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微创负压引流器
- 下一篇:一种血液透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