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脑电的眼部光唤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0997.0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9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眠(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1/00 | 分类号: | A61M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普陀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眼部 唤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睡眠唤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脑电的眼部光唤醒方法。
背景技术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正常的睡眠结构周期分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NREM与REM交替出现,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每夜通常有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90~110分钟。在NREM阶段,人体处于熟睡和沉睡状态。脑波的频率低、振幅高,呈现变化缓慢的曲线,且不出现眼球快速移动现象。此时睡眠惯性大,人不易被叫醒,如果从NREM阶段醒来,会觉得昏昏沉沉、行动迟缓、情绪不佳。在REM阶段,人体处于浅睡状态。脑波的频率高、振幅低,呈现特点鲜明的锯齿状波曲线,眼球快速左右移动,心率加快,呼吸快速而无规律,体温上升,出现梦境。由于此阶段睡眠深度较浅,睡眠惯性小,因此人较易被叫醒,如果从REM阶段醒来,会感觉头脑清晰、行动敏捷、精神饱满。
现有的闹钟均是强行将人体唤醒,长此以往,对人体健康十分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脑电的眼部光唤醒方法,以实现把人体从睡眠状态轻松唤醒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脑电的眼部光唤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用户的脑电信号,对脑电信号进行特征分析,实时评估脑电信号能量变化,根据脑电信号能量变化来确定用户是否已经苏醒。
步骤2:当根据所述脑电信号能量变化判断客户苏醒时,对用户的眼部施加由弱至强的蓝光将用户唤醒。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用压电薄膜采集用户的脑电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采用脑电信号分析仪对脑电信号进行特征分析。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脑电信号能量变化来调节蓝光由弱至强变化的节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脑电的眼部光唤醒方法,通过脑电信号确定用户开始苏醒,并对用户眼部施加由弱至强的蓝光将用户唤醒,使用户被唤醒后头脑清晰、行动敏捷、精神饱满,有利于人体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基于脑电的眼部光唤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设置在枕头表面的压电薄膜采集用户的脑电信号,通过脑电信号分析仪对脑电信号进行特征分析,处理器实时评估脑电信号能量变化,根据脑电信号能量变化来确定用户是否已经苏醒。
步骤2:当根据脑电信号能量变化判断客户苏醒时,床头蓝光发射装置对用户的眼部施加由弱至强的蓝光将用户唤醒,根据所述脑电信号能量变化来调节蓝光由弱至强变化的节奏,给用户更加的唤醒体验。
本发明通过脑电信号确定用户开始苏醒,并对用户眼部施加由弱至强的蓝光将用户唤醒,使用户被唤醒后头脑清晰、行动敏捷、精神饱满,有利于人体健康。
实施例2
一种基于脑电的眼部光唤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设置在枕套上的压电薄膜采集用户的脑电信号,通过脑电信号分析仪对脑电信号进行特征分析,处理器实时评估脑电信号能量变化,根据脑电信号能量变化来确定用户是否已经苏醒。
步骤2:当根据脑电信号能量变化判断客户苏醒时,通过设置在墙壁上的蓝光氛围灯对用户的眼部施加由弱至强的蓝光将用户唤醒,根据所述脑电信号能量变化来调节蓝光由弱至强变化的节奏,给用户更加的唤醒体验。
本发明通过脑电信号确定用户开始苏醒,并对用户眼部施加由弱至强的蓝光将用户唤醒,使用户被唤醒后头脑清晰、行动敏捷、精神饱满,有利于人体健康。
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眠(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绵眠(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09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氧湿化瓶及氧气加热配套装置
- 下一篇:VR心理放松体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