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传热的化学蓄热材料的配比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1769.5 | 申请日: | 201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5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高伟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伟红 |
主分类号: | C09K5/16 | 分类号: | C09K5/16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徐金琼;刘东 |
地址: | 615000 四川省凉山彝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蓄热材料 传热 蓄热 化学物质 金属颗粒 配比 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化学反应 传热问题 工业应用 接触反应 可逆反应 微孔颗粒 低成本 高效率 有效地 微孔 | ||
1.一种用于传热的化学蓄热材料的配比,其特征是:至少包含一组可以进行可逆反应的化学物质,以及一组由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组成的金属颗粒,以及一组由含有微孔的材料组成的微孔材料,按照重量比化学物质占40%-80%,金属颗粒占15%-60%,以及一组微孔颗粒占32%-68%,将其进行混合后成为化学蓄热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传热的化学蓄热材料的配比,其特征是:可逆化学反应及化学物质选自下列一种:A、结晶水合物反应:X.nH 2O=X+nH 2O,或者X.nH 2O=X.mH2O+(n-m)H 2O其中X.nH 2O选自:FeSO 4·7H 2O、NiSO 4·7H 2O,ZnSO 4·7H 2O,CuSO4·5H 2O,Ba(OH)2·10H 2O,Na 2SO 4·10H 2O,CaC l2.6H 2O,HPO 4.12H 2O,Ca(NO 3).4H 2O,Na 2S 2O 3.5H 2O;B、无机氢氧化物热分解:X(OH)N=XO+H 2O,其中X为至少包括氢氧化钡(Ba(OH)2)、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钴、氢氧化锂、氢氧化镁、氢氧化锶、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铜、氢氧化锌、氢氧化铍中的一种;C、碳酸化合物分解:XCO 3=XO+CO 2,其中X选自:CaCO 3,MgCO 3,K 2CO 3,SrCO 3,Li 2CO 3,NaCO 3;D、有机物的氢化和脱水反应:CxHy=CxHy-2x+xH 2,其中CxHy选自C 2H 6,C 6H 12;E、金属氢化物的热分解:XHn=X+n/2H 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传热的化学蓄热材料的配比,其特征是:金属及金属氧化物选自下列一种或者多种:A、金属氧化物:至少包括:氧化铁,氧化铝,三氧化二铁;B、金属:至少包括锌、铁、铝、锡、铜、镁、钾、钠、钡;C、尾矿粉:包括各种矿选矿后形成的尾矿物;D、窑炉的排出物:至少包括冶金、化工、电力、煤炭行业窑炉排出的钢渣、铁渣、煤灰;所述的ABCD的重量比例为:A占30%-70%,B占10-50%,C占10%-50%,D占1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传热的化学蓄热材料的配比,其特征是:所述的微孔材料选择自下列一种:沸石、氧化铝、硅胶、活性炭、聚丙烯酰胺、碳分子筛、新型材料NSUL-1、新型材料NSUL-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传热的化学蓄热材料的配比,其特征是:还包括下列非金属物,非金属物选择下了一种或多种:A、水、花岗岩、石墨粉、硅微粉、大理石、沙子、水泥;C、类金属包括砷,锑,硅,锗;D、非金属元素:硼、碳、硅、溴、碲、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传热的化学蓄热材料的配比,其特征是:通过下列方法之一将化学蓄热材料成型为固体粒块:直接机械挤压、加入粘结剂后挤压成型、加入到一个模具后挤压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传热的化学蓄热材料的配比,其特征是:将其成形为固体粒块,每个固体粒块上设置有进口以及出口,或者设置有凹凸结构,一个固体粒块的进口与另外一个的出口可以进行连接后形成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任意一种用于传热的化学蓄热材料的配比,其特征是:将上述组分的化学蓄热材料成型为固体粒块之后,将其加热到30-1500度的温度后冷却固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传热的化学蓄热材料的配比,其特征是:将化学蓄热器材料与导热水泥进行混合后,将浇筑到一个容器内,然后固化后形成蓄热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传热的化学蓄热材料的配比,其特征是:容器内含有成型物,可以将浇筑的物质进行隔离为多个空间,包括蜂窝状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伟红,未经高伟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176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