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支歧气管生产方法及其使用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13779.2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2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严晓俊;吴彩红;廷松;葛龙时;徐猛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00;B29C65/08;B29L3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骆文军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气管 生产 方法 及其 使用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支歧气管生产方法,先在空调支歧气管的第一坯料(1)与第二坯料(2)的贴合面上及第二坯料(2)与第一坯料(1)贴合面上均设置有长条形的凹槽(3),在第一坯料(1)和/或第二坯料(2)上设有与凹槽(3)连通的溢料口(5);再在空调支歧气管模具一侧设置焊接腔(6);随后在注塑时。一种空调支歧气管生产方法使用的模具,它包括热流道(8)、顶板(9)、第一坯料(1)对应的第一型腔(10)和第二坯料(2)对应的第二型腔(11),所述第一型腔(10)的一侧或第二型腔(11)的一侧设有焊接腔(6),焊接腔(6)与空调支歧气管的形状相同,所述模具上焊接腔(6)的外围设有压合机构。本发明具有可省去中间转运环节、生产成品率较高及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支歧气管生产方法及其使用的模具。
背景技术
车辆空调支歧气管用于车辆空气进气,目前空调支歧气管对半分成两半后通过注塑成型,然后再通过超声波焊接将这两部分焊接而成。但这样的生产方法,使得注塑成型后的空调支歧气管坯料在转运过程中容易变形,而导致后续的无法进行超声波焊接,次品率较高,并且在超声波焊接过程中,一旦压合不稳定,而容易出现虚焊的情况,故整体的成品率较低,制备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省去中间转运环节、生产成品率较高及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空调支歧气管生产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空调支歧气管生产方法,
先在空调支歧气管的第一坯料与第二坯料的贴合面上及第二坯料与第一坯料贴合面上均设置有长条形的凹槽,且第一坯料上的凹槽与第二坯料上的凹槽相对设置,并在第一坯料和/或第二坯料上设有与凹槽连通的进浇口,在第一坯料和/或第二坯料上设有与凹槽连通的溢料口;
再在空调支歧气管模具一侧设置焊接腔,当第一坯料和第二坯料均放置在焊接腔时,进浇口与空调支歧气管模具的热流道连通;
随后在注塑时,首次注塑时焊接腔的热流道关闭,在第一坯料和第二坯料注塑成型后,通过机械手将空调支歧气管模具上成型的第一坯料和第二坯料依次送至焊接腔并拼合;再次合模后焊接腔的热流道开启,注塑成型后机械手先将焊接腔中的空调支歧气管半成品取出,该空调支歧气管半成品经过修边和去除溢料道后即为空调支歧气管成品,接着机械手将第一坯料和第二坯料依次送至焊接腔,如此重复注塑过程即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支歧气管生产方法使用的模具,它包括热流道、顶板、第一坯料对应的第一型腔和第二坯料对应的第二型腔,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均与热流道连通,第一型腔的一侧或第二型腔的一侧设有焊接腔,焊接腔与空调支歧气管的形状相同,所述焊接腔与热流道连通,模具上焊接腔外围设有压合机构,压合机构的下端与顶板连接。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本发明采用与注塑成型同样的料来进行焊接,料的相容性较好,焊接后连接强度较高,且还不易出现脱开或裂开的情况,稳定性较好;
其次,本发明的焊接腔与成型腔在同一副模具上,直接采用机械手取放坯料,不但省去了中间的仓储和运输环节,减少坯料变形的几率,同时还实现了在注塑成型的同时对焊接腔中的坯料进行焊接,整个过程无需工人干预,自动化程度高,进而使得生产效率较高,成品率也较高,生产成本也就随之大幅降低;
再者,本发明坯料上的溢料口设置后,不但在焊接时起到对凹槽内排气,使得凹槽充分充型,还起到增加连接强度的作用,使得使用稳定性更好。
作为改进,所在第一坯料的两端的外表面上和第二坯料的两端的外表面上均设置包覆槽,包覆槽与凹槽或与进浇口连通;则这样设置后,使得包覆槽充型后对空调支歧气管两端起到卡箍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第一坯料与第二坯料的连接强度,使得空调支歧气管两端的支撑强度也相对较高,从而保证与其它零部件的连接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37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