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具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15969.8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7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民;王军社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一精模具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2 | 分类号: | B21D3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泳祥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调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柱导套,包括导柱、导套,所导柱包括底部与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包括锥形段,所述锥形段的锥面直径的增量与长度的增量比是1:10‑1:120,所述内锥面的直径的增量与长度的增量比与锥形段的锥面直径的增量与长度的增量比相同,所述型腔的内锥面的最下端的内径比锥形段最下端的外径大0.001‑0.005mm。本发明有提供一种模具的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模具加工出安装孔;B、将导柱、导套安装在安装孔中;C、测出导柱跟导套之间的间隙;D、算出间隙差值;E、算出长度差值;F、进行适应性调整。本发明通过将导柱导套设置为锥度的带间隙配合,而且锥度采用的是数值比例,方便进行换算调整;提高了导柱导套的配合间隙的调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应用了导柱导套的模具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它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通用,工程塑料在强度和精度等方面的不断提高,使得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建筑器材、汽车工业、日用五金等众多领域,塑料制品所占的比例正迅猛增加。随着人们对塑胶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对塑模的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导柱是用于模具中与导套组合使用确保模具以精准的定位进行活动引导模具行程的导向元件。为了提高模具的成型精度,现有对导柱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模具中,导柱跟导套分别安装在了定模与动模的安装孔上。导柱跟导套在配合的时候,一般留有间隙,而为了保证合模的精度,间隙不宜过大,但是如果间隙过小,又使得导柱与导套的安装要求很高。而为了保证导柱与导套的安装精度,现有技术中,往往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在模具安装孔的加工上,而且随着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热变形以及磨损,安装孔也会出现形变,从而影响了导柱与导套的配合精度,而对于出现偏差后,现有技术中只能通过修正模具来克服,但是这种操作十分麻烦,而且要把精度调回到加工要求,十分考验维修师傅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调整间隙的导柱导套,以及调整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导柱导套,包括导柱、导套,所述导套包括型腔,所述导柱可插入到型腔中,所导柱包括底部与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从底部的顶面向上伸出,所述底部的外径大于引导部的外径,所述引导部包括锥形段,所述锥形段的外径自下往上逐渐减少,所述锥形段的锥面直径的增量与长度的增量比是1:10-1:120,所述型腔的下端为内锥面,所述内锥面的直径的增量与长度的增量比与锥形段的锥面直径的增量与长度的增量比相同,所述内锥面的内径自下往上逐渐减少,所述导套包括环形底面,所述环形底面与底部的顶面抵接,所述型腔的内锥面的最下端的内径比锥形段最下端的外径大0.001-0.005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段的锥面直径的增量与长度的增量比是1:20或1:10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型腔的内锥面的最下端的内径比锥形段最下端的外径大0.00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一精模具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佛山一精模具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59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