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急救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16148.6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5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姚世平;刘光中;姚洪涛;谌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倍肯华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7/00 | 分类号: | A61F17/00;A61H31/00;A61M16/00;A61M1/00;A61M5/142;A61B6/00;A61B5/0402;A61B5/145;A61B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蒋常雪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急救设备 急救操作 生命体征 生命体 检伤 电路布局设计 信息管理模块 操作者选择 急救模块 控制模块 模块连接 模块启动 盛放装置 手持操作 输出显示 模块化 盛放体 盛放 成功率 体内 携带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急救设备,主要目的在于将急救设备模块化并集成在一个急救设备盛放体中,方便携带、使用、不易丢失,并且提高危重伤病员救治的效率以及成功率。该急救设备包括:盛放在盛放本体内的PCB;至少两种检伤模块以及至少两种急救模块,其通过电路布局设计集成在PCB上;该两种模块的手持操作端与对应的模块连接,并盛放在对应的盛放装置中;控制模块,获取急救设备操作者选择的检伤模块和救治模块,并将选择的模块启动工作;信息管理模块,接收获取的生命体征参数值并对所述生命体征参数值进行分析,确定生命体的伤病情况及对应的急救操作指示,并将所述生命体的伤病情况及对应的急救操作指示输出显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急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急救设备。
背景技术
在进行战争以及地震、泥石流、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救援任务时,交通不便,伤病人员所处环境可能极为恶劣,特别是对于一些高原、丛林和山地等环境交通更是极为不便,危重伤病员是否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成为危重伤病员能否存活或者能够后续转到地方医院进一步治疗的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对危重伤病员进行紧急救治时,一般是医护人员携带急救设备赶赴急救现场,使用急救设备对危重伤病员进行急救。急救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凭借自己的医护经验对危重伤病员的生命体征进行测量和判断,做出对应的急救方案,之后进行急救。
该急救过程中,使用急救设备对生命体征参数测量全部为人工执行并获取,在获取的过程中,若不能很好的记录,有可能对危重伤病员同样的生命体征参数进行重复测量,浪费了时间,耽误了紧急救治的黄金时间;并且对危重伤病员急救方案的确认也是救护人员根据经验进行,若救护人员的经验不足,做出错误的救治方案,将导致紧急救治失败,直接威胁到危重伤病员的生命。
并且,急救过程中使用的急救相关设备,基本上独立存在,并被放置在急救箱中,由于急救相关设备较多,第一其不方便携带,第二其使用后若不及时放回急救箱,容易丢失;第三,若放置杂乱,使用过程中需要翻找,致使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急救设备,主要目的在于将急救设备模块化并集成在一个急救设备盛放体中,方便携带、使用并且不易丢失;在对危重病伤员进行救治时,能够客观及时的获取危重伤病员的生命体征参数,并给出客观相对准确的急救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较大的提高了危重伤病员救治的效率以及成功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急救设备,包括:
盛放本体;
印制电路板PCB,所述PCB盛放在所述盛放本体内;
至少两种检伤模块,不同的检伤模块对不同的生命体征参数进行测量获取;所述至少两种检伤模块通过电路布局设计集成在急救设备的PCB上;
所述检伤模块的手持操作端,通过通信接口与对应的所述检伤模块连接;
至少两种急救模块,不同的急救模块对生命体进行不同的救治操作;所述至少两种急救模块通过电路布局设计集成在急救设备的PCB上;
所述急救模块的手持操作端,通过通信接口与对应的所述急救模块连接;
手持操作端盛放装置,用于盛放所述检伤模块和急救模块的手持操作端;
控制模块,与所述至少两种检伤模块以及至少两种救治模块连接,用于获取急救设备操作者选择检伤模块和救治模块,并将选择的模块启动工作;
信息管理模块,其设置有第一通信接口,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至少两种检伤模块进行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检伤模块获取的生命体征参数值,并按照预设急救规则对所述生命体征参数值进行分析,确定生命体的伤病情况及对应的急救操作指示,并将所述生命体的伤病情况及对应的急救操作指示输出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倍肯华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倍肯华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61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检测卫生巾
- 下一篇:一种安全型内科护理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