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化微珠保温板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9220.0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6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凤;林海;张寿俊;朱海平;王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四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38/10;B32B13/02;B32B13/14;B32B5/02;C04B11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化微珠 保温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化微珠保温板及其加工方法。本发明的玻化微珠保温板包括玻化微珠颗粒、胶粉、硅酸盐水泥、植物纤维、毛毡,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玻化微珠颗粒25‑36份、胶粉3‑8份、硅酸盐水泥18‑23份、植物纤维15‑20份、毛毡3‑6份。本发明防火等级可以达到A级,隔音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化微珠保温板及其加工方法,属于保温板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保温板它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加上其他的原辅料与聚含物,通过加热混合同时注入催化剂,然后挤塑压出成型而制造的硬质泡沫塑料板,具有防潮、防水性能,可使减少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厚度,从而增加室内使用面积。
现有的保温板主要采用EPS颗粒,由含有挥发性液体发泡剂的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经加热预发后在模具中加热成型的具有微细闭孔结构的白色固体。苯板是易燃的,保温效果好,但是容易吸水,而引起重量增加变形,防水措施必须要做到位,否则会直接影响使用寿命再加上防火性能低,施工工艺复杂,需要加设网格布,因此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201410155631.0玻化微珠保温板包括无机玻化微珠、胶粉、纤维素、硅酸盐水泥、氯氧镁,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无机玻化微珠38-55份、胶粉7-16份、纤维素23-33份、水泥25-30份、氯氧镁15-23份。加工方法包括(1)对硅酸盐水泥进行无机发泡处理;(2)将发泡后的硅酸盐水泥、无机玻化微珠、纤维素、氯氧镁按重量份数混合,搅拌3-7分钟;(3)制备胶粉并将制好的胶粉加入步骤(2)的产物中搅拌15-20分钟;(4)将步骤(3)的产物倒入模具中,常温养护3-5天后切块,然后260-320℃养护8-12小时。该方法生产的玻化微珠保温板防火性能好,但是其隔音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玻化微珠保温板及其加工方法,防火等级可以达到A级,隔音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玻化微珠保温板,包括玻化微珠颗粒、胶粉、硅酸盐水泥、植物纤维、毛毡,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玻化微珠颗粒25-36份、胶粉3-8份、硅酸盐水泥18-23份、植物纤维15-20份、毛毡3-6份。
所述的玻化微珠保温板,所述的胶粉由重量百分比50~70%的水玻璃、1-4%的磷酸盐粉末、4-8%的氧化镁粉末、1-4%的憎水剂、5-7%的硫酸镁和余量的水组成。
上述玻化微珠保温板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硅酸盐水泥进行无机发泡处理;
(2)将发泡后的硅酸盐水泥、无机玻化微珠、纤维素按重量份数混合,搅拌3-7分钟;
(3)制备胶粉并将制好的胶粉加入步骤(2)制得的产物中后搅拌15-20分钟;
(4)将步骤(3)的产物倒入模具中,加入的厚度为模具厚度的三分之一,用工具抹平,再铺上一层毛毡,最后再倒上步骤(3)的产物直到与模具厚度相等,常温养护3-5天后切块,然后260-320℃养护8-12小时即可。
所述的玻化微珠保温板的加工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对硅酸盐水泥进行无机发泡处理的方法是:将水泥和水按照1:12-13的比例送入发泡机中进行物理发泡。
所述的玻化微珠保温板的加工方法,步骤(3)中所述的制备胶粉是按照重量百分比将50~70%的水玻璃、1-4%的磷酸盐粉末份、4-8%的氧化镁粉末份、1-4%的憎水剂份、5-7%的硫酸镁和余量的水进行充分搅拌混合。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四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四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92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拥堵道路的高效通行控制方法
- 下一篇:呼叫回拨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