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驾驶车辆盲区消除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0311.6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5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汪梅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育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驾驶 车辆 盲区 消除 装置 使用方法 | ||
1.一种无人驾驶车辆盲区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辆盲区消除装置包括定位底座、检测柱、测距装置、监控摄像头及控制系统,所述的定位底座为横截面呈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定位底座后表面均布至少两个定位机构,并通过定位机构与车辆后视镜下表面并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定位底座前表面与检测柱相互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的检测柱为空心管状结构,其前端面均布至少四个与检测柱轴线呈30°—60°夹角的承载面,所述测距装置若干,环绕检测柱轴线均布在检测柱的各承载面内,且测距装置通过转台机构与承载面铰接,测距装置轴线与检测柱轴线呈0°—90°夹角,所述的监控摄像头通过转台机构安装在检测柱前端面并与检测柱同轴分布,可环绕检测柱轴线进行0°—360°旋转,所述的监控摄像头光轴与检测柱轴线呈0°—90°夹角,所述的控制系统嵌于定位底座内,并分别与测距装置、监控摄像头、转台机构及车辆行车电脑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无人驾驶车辆盲区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距装置为毫米波测距雷达及激光测距装置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无人驾驶车辆盲区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数据通讯总线模块、驱动模块、串口通讯模块、充放电控制模块及辅助电源,所述的数据通讯总线模块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驱动模块、串口通讯模块、充放电控制模块、测距装置、监控摄像头、转台机构电气连接,所述的驱动模块分别充放电控制模块、测距装置、监控摄像头、转台机构及辅助电源电气连接,所述的串口通讯模块与车辆行车电脑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一种无人驾驶车辆盲区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基于DSP芯片及FPGA芯片为基础的电路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无人驾驶车辆盲区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台机构为二维转台及三维转台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的转台机构上设至少一个角度传感器,且所述的角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无人驾驶车辆盲区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机构为螺栓、绑带、电磁铁及定位扣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
7.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无人驾驶车辆盲区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底座侧表面设至少一个风力发电机,且所述的风力发电机构轴线与车辆车身轴线平行分布,并与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8.一种无人驾驶车辆盲区消除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辆盲区消除装置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设备安装,首先完成定位底座、检测柱、测距装置、监控摄像头及控制系统进行连接,完成设备组装,然后间完成组装后的设备分别安装在车身两侧的后视镜下表面,并使控制系统与车辆行车电脑电气连接。
9.第二步,盲区检测,完成第一步后,首先通过控制系统为各测距装置分配数据通讯地址,然后在车辆运行时通过测距装置对车辆后视镜为中心的0°—360°范围内的障碍物进行检测测距,若在对障碍物进行检测中未发现障碍物时,则车辆正常运行,若在对障碍物进行检测中发现障碍物时时,首先由测距装置对障碍物与车辆的距离进行检测定位,在定位障碍物位置后,使监控摄像头指向障碍物对障碍物进行观测,完成对障碍物检测,并在完成检测后,通过控制系统对检测信息处理后,在车辆行车电脑中同时对障碍物的视频数据和测距的距离数据进行显示,并报警,从而达到辅助驾驶人员观测盲区范围内障碍物情况和引导车辆对障碍物进行规避当行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育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育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031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铁置顶式一体空调机
- 下一篇:智能加湿地铁新风空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