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减噪功能的汽车用TPU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0329.6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8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雄;杨博;王一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8 | 分类号: | C08L75/08;C08L75/06;C08L67/04;C08L51/02;C08L1/02;C08L5/08;C08J9/10;C08J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量份 制备 发泡材料 减噪 汽车用 可溶性淀粉 柔韧性 接枝改性 力学性能 汽车内饰 制备工艺 发泡剂 交联剂 聚乳酸 壳聚糖 棉纤维 抗菌 应用 环保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减噪功能的汽车用TPU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TPU发泡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TPU颗粒60‑80重量份,聚乳酸10‑20重量份,接枝改性的可溶性淀粉10‑20重量份,棉纤维20‑30重量份,壳聚糖5‑10重量份,交联剂1‑3重量份,发泡剂2‑5重量份,通过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TPU发泡材料密度小,质量轻,柔韧性高,力学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减噪功能,并且抗菌、环保,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涉及一种TPU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减噪功能的汽车用TPU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TPU名称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可以替代橡胶或软性聚氯乙烯材料,其良好的耐磨性,回弹性均优于普通聚氨酯,被国际上称为新型聚合物材料。TPU用途广泛,例如可以作为管材、服饰用料、手机壳、汽车部件、装饰材料等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已经深入家家户户,汽车的性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汽车的噪音就是不可忽略的问题,汽车噪音影响人们出行的舒适度与健康。而目前TPU应用于汽车防噪还很少见,并且其减噪音的效果并不理想,抗菌性不高,性能有待加强。
CN105086427A公开了一种隔热保温及吸音降噪TPU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TPU颗粒75-85重量份,聚碳化二亚胺15-20重量份,环氧树脂10-25重量份,陶粒30-40重量份,珍珠岩20-40重量份,抗氧剂5-10重量份,此方法制备的TPU薄膜吸音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并且其不具有抗菌性,不适于应用在汽车中;CN204169125U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保温效果的发泡TPU薄膜,包括TPU膜、发泡TPU薄膜和纺织面料,所述TPU膜和纺织面料分别设置在发泡TPU薄膜的上下表面,但是此实用新型中的TPU薄膜仅具有保温功能,不具有突出的抗菌性、吸音减噪的功能。
因此,目前需要开发出一种新型TPU发泡材料,应用于汽车中达到减噪、抗菌的效果,并且可以使柔软性、环保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噪功能的汽车用TPU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TPU发泡材料,所述TPU发泡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的组分:
在本发明中,通过添加聚乳酸、接枝改性的可溶性淀粉,相互配合发挥作用,使得TPU发泡材料密度变小,质量变轻,柔韧性进一步提高,具有良好的减噪功能,并且,添加的聚乳酸、壳聚糖环保抗菌,提升了TPU发泡材料的环保抗菌效果,在汽车内饰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在本发明中,所述TPU的重量份为60-80重量份,例如可以是60重量份、65重量份、70重量份、75重量份或80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TPU颗粒为质量比3-8:1(例如可以是3:1、4:1、5:1、6:1、7:1或8:1)的聚醚型TPU颗粒和聚酯型TPU颗粒的混合物。在本发明中,通过调节聚醚型TPU颗粒和聚酯型TPU颗粒的质量比在3-8:1,可以使得制备得到的TPU发泡材料具有更加好的柔软性和韧性。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乳酸的重量份为10-20重量份,例如可以是10重量份、12重量份、14重量份、16重量份、18重量份或20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10000,例如可是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或10000。
在本发明中,聚乳酸作为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环保,提升了TPU发泡材料的环保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03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