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抑制EB病毒相关肿瘤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22324.7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2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粟武;王蒲;王伟;成哲弘;房丽晶;武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3/14 | 分类号: | C07D403/14;A61K31/496;A61P31/2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范盈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抑制 eb 病毒 相关 肿瘤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抑制EB病毒相关肿瘤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抑制EB病毒相关肿瘤和其他疾病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还公开了式I所示化合物或者其药学上可接受盐在制备抑制EB病毒、EB病毒介导的肿瘤以及EB病毒介导的其他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的化合物能够高效特异性结合在病毒DNA的复制起点上,特异性强,能够干扰EBNA1与复制起点的结合,影响EBNA1的功能,抑制病毒基因的表达。同时引入Ht‑1,能够增强聚酰胺分子穿透生物膜的能力和结合目标DNA的能力,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导致宿主细胞死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抑制EB病毒相关肿瘤的化合物及其制 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EB病毒是一种人类疱疹病毒,除了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外,它还 是一种主要的致肿瘤病毒。上世纪60年代时便发现它与非洲地方性Burkitt淋巴 瘤有关,后来又陆续发现EB病毒与鼻咽癌、霍金奇病、胃腺癌等有关。EB病 毒先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之后再感染B淋巴细胞。部分带病毒的B淋巴细胞 会逃脱免疫反应,其中的EB病毒进入潜伏感染期。潜伏感染型的EB病毒会表 达一系列病毒蛋白,隐藏表面抗原,使寄生的细胞发生改变,导致不朽化,最终 引发癌症。
在各型EB病毒潜伏型感染中,均表达EB病毒核抗原1型(Epstein-Barr VirusNuclear Antigen 1,EBNA1)。前人研究表明,EBNA1对维持病毒和肿瘤细胞的生 存具有必要性。EBNA1通过与病毒DNA的复制起点结合,促进病毒的复制和 病毒其他基因的表达。阻碍EBNA1与病毒复制起点的结合,如利用小分子竞争 性结合EBNA1或复制起点的结合位点、利用基因编辑修饰病毒DNA或利用 RNA干扰EBNA1的合成等,均对病毒的复制和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在众多DNA小沟结合剂中,吡咯-咪唑聚酰胺多肽具有很强的DNA序列识 别特异性。它由吡咯、咪唑的衍生物和类似物组成,能嵌合在DNA小沟上,高 效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在目标DNA序列,在DNA水平上干扰相关基因的表达。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Yasuda小组采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合成了针对病毒DNA 复制起点的聚酰胺分子,用于抑制EB病毒(Cancer Science.2011,102.12: 2221-2230)。该分子能识别病毒复制起点上的5个碱基对,针对含EB病毒的小 鼠B95-8细胞的半抑制浓度达到50μmol/L。该方法合成的聚酰胺分子识别的碱 基对较少,特异性较差;体外细胞实验的半抑制浓度大,不足以推进到实际应用。
(1)已经上市的药物中尚未有针对EB病毒导致肿瘤的特效药,主要为传统 化疗药物,如烷化剂、核苷酸类似物等。这些药物不具有靶向性,副作用较大。
(2)siRNA和反义寡核苷酸因为入胞困难而难以施行。(3)小分子药物脱靶效 应明显,相应地特异性也较差。(4)已有的尝试使用聚酰胺类多肽的技术则存 在着合成方法落后、识别碱基少、特异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特异性抑制EB病毒相关肿瘤及 其他疾病的化合物,其能够解决小分子药物入胞困难和脱靶的问题。并且由于针 对已有的聚酰胺分子的特点,合成新的分子以配对更多碱基对,增强了聚酰胺分 子的特异性。
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抑制EB病毒相关肿瘤和其他疾病的化合物 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在固相树脂上依次偶联1个4-氨基-1-甲基-2-羧基-吡咯、1个4-氨基-1-甲 基-2-羧基-咪唑和2个4-氨基-1-甲基-2-羧基-吡咯;
2)在步骤1)所得中间体末端的吡咯基的氨基上偶联2,4-二氨基丁酸的羧 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23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