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码输入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3703.8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8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金在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8 | 分类号: | G06Q20/38;G06F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术兰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林浦路与潘墩路交***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码 输入 方法 装置 移动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码输入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支付指令;显示与支付指令对应的密码输入框;其中,密码输入框包括多位密码输入格;多位密码输入格根据支付指令对应的密码位数预先绘制生成;多位密码输入格调用同一个密码输入控件;通过密码输入控件监听用户输入至密码输入框的密码;当监听到密码输入完毕时,将密码发送至服务器。本发明的密码输入框中的多位密码输入格预先绘制生成,且多位密码输入格调用同一个密码输入控件,避免了同时调用多个控件导致的占用资源较大的问题,降低了密码输入的资源占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密码输入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购物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网络银行等的支付过程中,需要生成多位密码输入格形式的密码输入框;现有的密码输入框中,每个密码输入格创建一个控件,接收一位密码;该方式会导致终端需要同时创建多个控件,占用移动终端较多的内存和CPU资源。
针对上述现有的密码输入方式控件较多,占用资源较多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码输入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以降低密码输入的资源占用量。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码输入方法,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方法包括: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支付指令;显示与支付指令对应的密码输入框;其中,密码输入框包括多位密码输入格;多位密码输入格根据支付指令对应的密码位数预先绘制生成;多位密码输入格调用同一个密码输入控件;通过密码输入控件监听用户输入至密码输入框的密码;当监听到密码输入完毕时,将密码发送至服务器。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密码输入框通过下述方式绘制:采用UIControl创建密码输入框的图形对象;按照设定的尺寸、颜色和密码位数,采用drawRect绘制密码输入框。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方法还包括:采用Quartz2D设置密码输入控件;将密码输入控件加载至密码输入框中。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当监听到密码输入完毕时,将密码发送至服务器的步骤,包括:计算输入的密码的位数;当密码的位数与支付指令对应的密码位数相同时,将密码发送至服务器。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当监听到用户输入密码时,采用设定的显示方式填充密码输入框中对应的密码输入格;其中,设定的显示方式包括密码明文数据或密码暗文图形。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码输入装置,装置设置于移动终端,装置包括: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支付指令;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与支付指令对应的密码输入框;其中,密码输入框包括多位密码输入格;多位密码输入格根据支付指令对应的密码位数预先绘制生成;多位密码输入格调用同一个密码输入控件;监听模块,用于通过密码输入控件监听用户输入至密码输入框的密码;密码发送模块,用于当监听到密码输入完毕时,将密码发送至服务器。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装置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采用Quartz2D设置密码输入控件;加载模块,用于将密码输入控件加载至密码输入框中。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密码发送模块还用于:计算输入的密码的位数;当密码的位数与支付指令对应的密码位数相同时,将密码发送至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金在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中金在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37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