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织业用布料连续等距打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26601.1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7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新东方家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16 | 分类号: | B26F1/16;B26D7/02;B26D7/14;B26D7/3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222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传动腔 活动板 布料 正反转电机 上端 等距 底板 打孔装置 螺纹杆 收卷棍 送料辊 打孔 纺织业 打孔效果 打孔效率 棘轮机构 螺纹连接 上端固定 纺织布 收卷辊 输出端 张紧度 贯穿 抵压 压板 机械化 自动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纺织业用布料连续等距打孔装置,包括底板、送料辊、支架、正反转电机、传动腔和收卷棍;所述底板上端设置有支架,支架内侧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上端固定安装有传动腔;所述支架上端设置有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架的上端且与螺纹杆固定连接,螺纹杆贯穿传动腔和活动板且与传动腔和活动板螺纹连接;所述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送料辊和收卷辊,收卷棍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棘轮机构。本发明设计新颖,操作简单,通过机械化自动打孔,自动化程度高,节省劳动力,同时可实现布料的连续等距打孔,打孔效率和精度高,设置的压板用于抵压布料,提高纺织布的张紧度,从而提高打孔效果,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行业,具体是一种纺织业用布料连续等距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品是纺织纤维经过加工织造而成的一种产品,分为梭织布和针织布两大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我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纺织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打孔加工,部分布料打孔要求等距连续,通常是通过人工测量后进行打孔,然而人工操作,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打孔精度低,达不到预期效果,容易造成布料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业用布料连续等距打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纺织业用布料连续等距打孔装置,包括底板、送料辊、支架、正反转电机、传动腔和收卷辊;所述底板上端设置有支架,支架内侧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上端固定安装有传动腔,传动腔内侧顶端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活动板且与打孔头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下端对称连接有套筒,套筒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杆固定连接,固定杆与套筒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下端与压板固定连接,压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架上端设置有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架的上端且与螺纹杆固定连接,螺纹杆贯穿传动腔和活动板且与传动腔和活动板螺纹连接;所述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送料辊和收卷辊,收卷辊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棘轮机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板的左右两端滑动连接在支架内侧设置的滑槽内。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打孔头下端固定安装有环形刀片。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内侧下端设置有打孔腔,打孔腔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抵压辊,打孔腔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放置台,放置台上同样设置有通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置台下端设置有收集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环内设置有十字凸起,螺纹杆外侧设置有十字槽,套环通过皮带与转动杆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杆上还套设有套环,套环的上端与传动腔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棘轮机构包括棘齿和棘爪,棘齿设置在棘轮机构的内侧,棘爪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锥齿轮B的前端转轴上,锥齿轮B的下端与锥齿轮A啮合,锥齿轮A的转轴通过皮带与螺纹杆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的压板用于抵压布料,提高纺织布的张紧度,从而提高打孔效果,防止纺织布在打孔过程中发生褶皱;
2、通过设置的棘轮机构实现打孔头向下转动打孔时收卷辊不发生转动,当打孔头向上转动时,收卷辊17发生转动对布料进行收卷,从而实现布料的连续等距打孔,打孔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新东方家纺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新东方家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6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