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26837.5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8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范胜男;卓宏升;乐瑞仁;徐毓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F3/041;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具有:一显示面板、一振荡器及一粘着层。振荡器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一侧;粘着层设置于显示面板及振荡器之间,且粘着层的一部分接触显示面板,粘着层的另一部分接触振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关于一种显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具备振荡器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设备追求无边框屏幕已成为趋势,亦即显示设备上的屏幕占屏比的提升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然而显示设备普遍设置有耳音组件,而耳音组件会占用显示设备的部分空间,如此便无法有效提升显示区域的屏幕占屏比。此外,现有耳音组件的设计方式常会造成私密声讯的外流,此缺点也常造成使用者的困扰。另外,一般显示设备也多半具有触碰回馈的功能,亦即当用户触碰显示设备时,该显示设备会产生振动回馈,从而告知使用者已成功接收触碰的输入。现有技术的显示设备多半采用振动马达来产生触碰回馈的功能,但该振动马达无法根据使用者触碰显示设备的力量大小,无法让使用者调整触碰回馈力道,因此无法达成增加使用者感知灵敏度的效果,再者,振动马达的体积与重量,亦即将限制显示设备追求薄型化与轻量化的目标。
有鉴于此,目前显示设备在追求高屏幕占屏比的状况下,耳音组件的设计仍有改善的空间,另外显示设备于实现薄型化、轻量化以及提升使用者触碰感知灵敏度的需求下,该触碰回馈组件的设计亦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并利用显示面板与振荡器的设计来提升显示区域的占屏比或减少振荡器所产生私密声讯外流的风险,或者利用显示面板与振荡器的设计来提升显示设备薄型化、轻量化以及提升使用者触碰感知灵敏度。本发明的显示设备包括:一显示面板;一振荡器,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一侧;以及一粘着层,设置于显示面板及振荡器之间,且粘着层的一部分与显示面板接触,粘着层的另一部分与振荡器接触。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俯视图。
图1(B)为图1(A)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于A-A’线段的剖面图。
图1(C)为图1(A)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于A-A’线段的剖面图。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图2(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图2(C)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C)为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D)为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4(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4(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5(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与控制主板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与控制主板的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俯视图。
图6(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粘着层与振荡器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粘着层与振荡器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简化结构的俯视图。
图7(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简化结构的俯视图。
图7(C)为本发明又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简化结构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68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