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革等距打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6921.7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0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安县泰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4B5/00 | 分类号: | C14B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刘备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反转电机 固定机构 放置台 螺纹杆 移动块 等距 支架 皮革 打孔装置 上下移动 传动腔 打孔 钻头 间歇性转动 两端对称 间歇性 上螺纹 升降腔 输出轴 工作台 下端 压块 转盘 转动 自动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革等距打孔装置,包括工作台、支架、传动腔、放置台和固定机构;所述工作台上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压块、转盘、第三螺纹杆、移动块B和升降腔;所述工作台上还固定安装有支架,支架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正反转电机A,正反转电机A的输出轴与第一螺纹杆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A;所述移动块A下端固定安装有传动腔。本发明设计新颖,操作简单,通过正反转电机B的转动实现钻头上下移动间歇性打孔,钻头上下移动时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正反转电机A的间歇性转动,从而实现皮革的等距打孔,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劳动力,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革打孔装置,具体是一种皮革等距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经鞣制、硝制或用别的处理方法而具有抵抗腐败作用,并且在天气干燥时比较软和柔顺的加工过的动物皮毛,革是由天然蛋白质纤维在三维空间紧密编织构成的,其表面有一种特殊的粒面层,具有自然的粒纹和光泽,手感舒适。现在对皮革进行加工时需要对皮革进行等距打孔处理,一般的处理方式是通过人工测量后再进行打孔,人工测量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打孔精度低,达不到预期效果,容易造成皮革浪费,人工操作浪费劳动力的同时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革等距打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皮革等距打孔装置,包括工作台、支架、传动腔、放置台和固定机构;所述工作台上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放置台,放置台内侧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放置台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压块、转盘、第三螺纹杆、移动块B和升降腔,第三螺纹杆转动连接在升降腔内,升降腔的内侧设置有通槽,压块通过通槽与移动块B固定连接,移动块B与第三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工作台上还固定安装有支架,支架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正反转电机A,正反转电机A的输出轴贯穿支架的右端且与第一螺纹杆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A;所述移动块下端固定安装有传动腔,传动腔内固定安装有螺纹套筒,螺纹套筒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传动腔内侧底端转动连接有套环,套环套设在第二螺纹杆上,套环通过皮带与正反转电机B的输出轴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板上端右侧通过伸缩杆与传动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为绝缘材料制成,其上还设置有接触开关,接触开关与正反转电机A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台下端对称安装有支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置台下方设置有收集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块A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滑槽设置在支架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螺纹杆贯穿传动腔且同时贯穿活动板且与钻头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环内设置有十字凸起块且第二螺纹杆外侧设置有十字凹槽,十字凸起块与十字凹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触开关包括第一接触头、第二接触头、弹簧和绝缘筒,绝缘筒与传动腔固定连接,第二接触头通过弹簧与绝缘筒连接,第一接触头滑动连接在绝缘筒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的固定机构,对需打孔的皮革进行固定,防止打孔过程中皮革发生偏移,影响打孔效果;
2、通过正反转电机B的转动实现钻头上下移动间歇性打孔,钻头上下移动时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正反转电机A的间歇性转动,从而实现皮革的等距打孔,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皮革等距打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皮革等距打孔装置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安县泰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惠安县泰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69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