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7509.7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0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杨石有;张蕊;张贺;韦运谢;蒲金基;刘晓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25/10 | 分类号: | A01N25/10;A01N25/28;A01N55/10;A01N43/653;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5 | 代理人: | 关畅,赵静 |
地址: | 571737 海南省***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环唑 氟硅唑聚 乳酸 缓释微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药剂型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使农药活性成分到达并作用于靶标,获得最大的生物 活性。传统剂型往往难以充分发挥农药活性成分的活性,并存在着对施药者有毒性、 使用溶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及对哺乳动物产生不良影响等诸多问题,这就迫使人们去开 发新的替代剂型。我国农药剂型的发展将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 验,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药新剂型。目前农药剂型正向着水性、粒型、缓释、功 能化、省力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一些高效、安全、经济的农药新剂型正在开发应用, 并将逐步取代传统的老剂型[陈业兵.农药剂型及其农药的有效利用[J].农药研究与应 用,2008,05:15-17.]。近十年来,国内外在控制释放技术上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也推动了 更新颖的农药剂型加工技术的发展,农药微球缓释剂能缓慢释放农药有效成分,延长 农药持效期,减少施药次数,降低用药量和使用毒性,是当前农药剂型研究中的一个 热点[华乃震.农药微胶囊剂的加工和进展(Ⅰ)[J].现代农药,2010,03:10-14+18.]。
丙环唑和氟硅唑属于三唑类杀菌剂,主要通过影响甾醇的生物合成,破环病原菌 的细胞膜功能,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该类杀菌剂可被作物 根、茎、叶吸收,通过木质部向上传导,有内吸传导快、对作物安全、在植物体内稳 定的特点,现已用于多种作物上病害的防治[周子燕,李昌春.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学,2008,27:11842-11844.]。海南属于农作物病害多发地带,特别是一些难防治、 毁灭性的病害,如烂根病、腐烂病、枯萎病、流胶病、枝枯病等。如果将药剂制备为 缓释剂微球施于土壤中,通过作物根部吸收到达植物组织部位,不仅可以施药一次达 到长期防治的作用,还可以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药剂的利用率。
微球是指药物分散或包埋在高分子材料中而形成的球状实体,是原药夹杂在载体 高分子材料网络中而形成的复合球体[孙瑞雪,史京京,郭燕川.明胶微球粒径影响因素的研 究[J].明胶科学与技术,2008,28(3):119-124.],其粒径范围一般为1-250μm。聚乳酸(PLA) 是一种无毒、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以PLA 为载体的微球的研究目前较多的还是在医药领域,近年来,以PLA为载体的微球也逐 渐被应用到农药领域。尚青[尚青,李国庭,范婷婷.阿维菌素缓释微球的研制[J].河北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2):208-210.]等以PLA为载体,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具有缓 释性能的阿维菌素微球,所制备的微球为单分散球体,表面粗糙,粒径为10~100μm, 缓释性较好。黄彬彬等[黄彬彬,黄榕,蔡晓娟,等.多杀菌素微球制备关键工艺研究:I[J].农药学 学报,2011,13(3):314-318.]、郭瑞峰[郭瑞峰,黄彬彬,杨晓伟,等.毒死蜱-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 性能评价[J].农药学学报,2011,13(4):409-414.]等、郑海瑛[郑海瑛,刘德坤,牟洪征,等.溶剂挥发 法制备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球[J].农药学学报,2012,14(5):557-564.]分别研制了多杀菌 素PLA微球、毒死蜱PLA微球、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PLA微球,发现PLA微球 缓释性能较好且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较高。杨石有[杨石有,刘德坤,吴刚,等.毒死蜱微球和 乳油在水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力[J].农药学学报,2013,15(4):464-468.]通过 研究发现毒死蜱PLA微球对白纹伊蚊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持续杀灭能力,远高于常规 毒死蜱乳油的53.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微球是按照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的:将丙环唑、氟硅唑和聚乳酸溶于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待完全溶解后,倒入作为 水相的阿拉伯胶-明胶水溶液中,进行分散乳化,制得初乳液;然后将此乳状液持续搅 拌,然后抽滤,滤饼用蒸馏水洗涤,自然晾干即得丙环唑·氟硅唑聚乳酸微球;
其中,所述丙环唑和氟硅唑的质量比为6:4-8:2;
所述丙环唑和氟硅唑的质量之和与所述聚乳酸的质量比为1:2-1:5;
所述分散乳化的分散速度为3500rpm/min-4000rpm/min;
所述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15-1: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海南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75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