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性强的氧化石墨烯‑纳米银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7772.6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5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司荣美;潘中海;刘彩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宝兴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198 | 分类号: | C01B32/198;B22F9/24;B22F1/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10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018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氧化 石墨 纳米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性强的氧化石墨烯-纳米银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银材料具有较好的广谱抗菌性,对人类细胞毒害性较低、不易产生耐药性及安全性问题,因此受到了各个领域的青睐,但是纳米银具有易氧化变色、易团聚的缺陷。
氧化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片层状碳质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较好的机械性能,同时其含有较多的含氧官能团,导致其片层具有较强的负电荷,致使片层间存在一定空隙,氧化石墨烯成为了一种理想的载体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较简单、成品效果好的抗菌性强的氧化石墨烯-纳米银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性强的氧化石墨烯-纳米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氧化石墨烯:
a、将50mg石墨、0.5gNaNO3、3gKMnO4、23mL浓硫酸在2~5℃的条件下混合60~80min;
b、升温至35~38℃反应35~45min,再加入60~80mL去离子水;
c、升温至80~90℃,加入双氧水;
d、离心、洗涤、烘干;
2)氧化石墨烯-纳米银的制备:
a、将3mg AgNO3溶于60mL去离子水中;
b、取1)步骤中的氧化石墨烯粉末3mg溶于30mL去离子水中;
c、将AgNO3溶液与氧化石墨烯溶液进行混合超声20~30min,升温至95~105℃,加入5mg柠檬酸钠,混合搅拌20~30min,静置沉淀6~10h;
d、洗涤、抽滤、干燥。
优选地:步骤1)的a过程中将石墨、NaNO3、浓硫酸预混10min后加入KMnO4。
优选地:步骤2)的d过程洗涤剂为乙醇和去离子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纳米银负载于氧化石墨烯中,氧化石墨烯的存在解决了纳米银在水溶液中易团聚的问题,其次在水环境中氧化石墨烯与细菌均有负电荷,二者相互排斥,纳米银的引入降低了氧化石墨烯表面的负电荷,增加了复合材料与细菌的直接接触几率,从而提高纳米银的抗菌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氧化石墨烯:
a、将50mg石墨、0.5gNaNO3、3gKMnO4、23mL浓硫酸在2~5℃的条件下混合60~80min;
b、升温至35~38℃反应35~45min,再加入60~80mL去离子水;
c、升温至80~90℃,加入双氧水;
d、离心、洗涤、烘干;
2)氧化石墨烯-纳米银的制备:
a、将3mg AgNO3溶于60mL去离子水中;
b、取1)步骤中的氧化石墨烯粉末3mg溶于30mL去离子水中;
c、将AgNO3溶液与氧化石墨烯溶液进行混合超声20~30min,升温至95~105℃,加入5mg柠檬酸钠,混合搅拌20~30min,静置沉淀6~10h;
d、洗涤、抽滤、干燥。
实施例1,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氧化石墨烯:
a、将50mg石墨、0.5gNaNO3、23mL浓硫酸预混10min,然后加入3gKMnO4,在3℃的条件下混合70min;
b、升温至36℃反应40min,再加入65mL去离子水;
c、升温至85℃,加入双氧水5mL;
d、离心、洗涤、烘干;
2)氧化石墨烯-纳米银的制备:
a、将3mg AgNO3溶于60mL去离子水中;
b、取1)步骤中的氧化石墨烯粉末3mg溶于30mL去离子水中;
c、将AgNO3溶液与氧化石墨烯溶液进行混合超声25min,升温至100℃,加入5mg柠檬酸钠,混合搅拌25min,静置沉淀8h;
d、依次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抽滤、干燥。
表1为投加相同浓度的不同物质30min后大肠杆菌失活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宝兴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宝兴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77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