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7842.8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1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菌剂 废水处理 重量份 废水 沼泽红假单胞菌 固液分离效果 腊样芽孢杆菌 发明微生物 反应时间短 微生物负载 有机污染物 反硝化菌 耐冲击性 生物活性 微孔淀粉 亚硝酸菌 重复利用 沸石粉 硝酸菌 竹炭粉 菌剂 污泥 菌种 去除 微生物 繁殖 生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该微生物菌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微生物菌剂8‑12份、微孔淀粉10‑15份、沸石粉10‑15份、竹炭粉28‑34份。上述微生物菌剂中菌种的成分及其重量份为:腊样芽孢杆菌15‑25份、硝酸菌22‑28份、反硝化菌3‑10份、亚硝酸菌30‑36份、沼泽红假单胞菌2‑3份。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微生物菌剂具有反应时间短、微生物负载量大、耐冲击性强、固液分离效果优良、产生污泥少、便于操作等众多优点,能持久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处理废水时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并能够生长繁殖,实现了微生物的重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髙。然而,水污染问题也随之日趋严重污水按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经市政排水管网汇集后进入市政污水厂,处理达标后向自然水体中排放。而工业污水包括化工、造纸、印染、食品、纺织等多个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含有大量生产原料、产物和中间体,要求相关企业将其阶段性处理后再排入市政管网或自然水体。水体中的氨氮会通过电离平衡转化为游离氨,从而对水生生物和人体造成伤害。而水生生物代谢氨氮大量耗氧,也是水体变质的重要原因。氨氮在水中可以被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其中,过量摄入亚硝态氮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婴儿蓝血病),亚硝酸盐还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一种强致癌物质亚硝胺;硝态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自然水体中过量的硝态氮会造成藻类过量繁殖,进而发展成为水华或赤潮,而其代谢产物(例如藻毒素)也可能导致肝癌。因此,氨氮也成为我国重点控制的水污染物指标。
生物脱氮是解决氮素污染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不管是传统的微生物附着型污水处理构筑物还是新开发的一些高效生物膜处理系统,负责脱氮的微生物主要是自养硝化菌,自养细菌自身的增殖速度慢、在混合培养的活性污泥系统中无法与异养细菌竞争、难以获得较高的生物量、硝化效率低,导致自养微生物脱氮系统抗冲击能力弱、硝化作用不完全、总氮去除率低,所以一些新型的、效果更好的脱氮微生物,如异养硝化细菌、好氧反硝化细菌、厌氧氨氧化细菌等相继被发现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3374525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微生物菌剂含有沼泽考克氏菌FSDN-A、节杆菌FDN-1、水氏黄杆菌FDN-2、脱氮副球菌DN-3和甲基杆菌SDN-3。该微生物菌剂能实现同一反应器内氨氮、总氮和CODcr的脱除,废水处理效果好,可以在去除COD的同时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或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沼泽考克氏菌FSDN-A能利用亚硝氮和硝氮两种氮氧化物,可以使废水处理系统脱氮更彻底,在竞争底物过程中增值速度慢,有利于污泥减量,这进一步拓宽了微生物菌剂的应用范围。但是该微生物菌剂对废水环境条件很敏感、使用寿命短,不能重复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该微生物菌剂具有反应时间短、微生物负载量大、耐冲击性强、固液分离效果优良、产生污泥少、便于操作等众多优点,能持久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处理废水时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并能够生长繁殖,实现了微生物的重复利用。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其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微生物菌剂8-12份、微孔淀粉10-15份、沸石粉10-15份、竹炭粉28-34份。上述菌种购自河南昊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述微生物菌剂具有反应时间短、微生物负载量大、耐冲击性强、固液分离效果优良、产生污泥少、便于操作等众多优点,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处理废水时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并能够生长繁殖,实现了微生物的重复利用,同时该微生物菌剂对流动水体的定点处理能力较强;微孔淀粉、沸石粉和竹炭粉辅料的菌吸附性能良好,辅料的添加有利于较佳微生物菌剂胶囊硬度、粘聚性和弹性回复的获得,且以微孔淀粉、沸石粉和竹炭作为菌剂载体对提高废水性能有一定的增强效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78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