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涤纶织物的染色装置、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28253.1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84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蔡清杰;王思捷;李成炳;万俊彪;张贵;杜建良;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1/00 | 分类号: | D06B1/00;D06B23/22;D06B23/20;D06P1/00;D06P1/16;D06P3/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511462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涤纶 织物 染色 装置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涤纶织物的染色装置、方法及其用途,所述染色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染缸热交换器、染缸和板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由板式热交换器PLC控制器控制;染缸和染缸热交换器由染缸PLC控制器控制,染缸内部的压力变送器与板式热交换器PLC控制器连接;两PLC控制器之间通过信号传输器连接;染缸上的染液循环管路中沿染液流动方向依次设有排热水支路、入热水支路和染缸主循环泵;两支路上均有阀门和流量计,入热水支路上还设排地预排阀门、入冷水变频泵;两支路与板式热交换器套接;各阀门、流量计和泵均由板式热交换器PLC控制器的箱电控制。进行染色高温排液清洗,低聚物去除率相比传统工艺高出9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种涤纶织物的染色装置、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涤纶纤维是当今世界上消耗最大的合成纤维,涤纶的基本组成物质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分子式[-OC-Ph-COOCH2CH2O-]n,故也称聚酯纤维(PET),其长链分子的化学结构式为H(OCH2CCOCO)NOCH2CH2OH,相对分子量一般在18000~25000左右。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涤纶的聚合合成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单体转变为低聚体;中期阶段:低聚物转化为高聚物;后期阶段:产物分子量增大,粘度增大,反应终止。涤纶的局和激励属于逐步聚合(线性缩聚),结合度是逐步提高的,因此,涤纶聚合物中还有少量的单体和低聚物存在。这些低聚物的聚合度较低,又以环状形式存在。
环状三聚体的结构高度对称,极易聚集结晶,其形成的晶体熔点在310℃,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较高。环状三聚体在涤纶低聚物中占70%以上的比例,在分散染料染色130~135℃时,其溶解度不足2mg/L,因此,在涤纶染色过程中,其很难被除去。涤纶低聚物中另一种结构是线性低聚物,线性低聚物占涤纶低聚物中的25%左右,其分子结构中带有极性端基,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对涤纶染色影响较小。
涤纶低聚物的主要成分是环状三聚体,其具有如下结构式:
涤纶低聚物对染色的影响包括:
1、低聚物在染色设备上沉积,影响染液的循环和换热;
2、低聚物沉积在织物上形成色差和色斑;
3、低聚物从纤维内部迁移至表面,影响手感和外观;
4、低聚物造成纱线的摩擦力增大,引起纱线的质量下降;
5、低聚物与分散染料凝聚,形成难以去除的色渍。
涤纶织物染色加工属于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污的生产方式,涤纶织物染色过程中,染色温度的增加,染色时间的延伸,低聚物也会不断从纤维中分离出来,迁移至表面,最终形成“白色粉末”,因通常在染色织物上呈现白色,统称“白色粉末低聚物”。涤纶纤维与染料分子聚集结合的低聚物,涤纶织物染色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漂白及荧光色系布面易有荧光斑,中浅敏感色系布面易有色点,深色系布面易产生色渍、白色污渍等染色疵病的发生,传统涤纶织物分散染料染色后表面浮色的去除常采用保险粉(Na2S2O4)和烧碱进行还原清洗处理、高温皂洗等,对低聚物去除效果差,不仅工艺时间长、耗能高、而且对环境污染较大,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都受到限制,应用的助剂也加重后续污水处理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未经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82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用的绣花机械
- 下一篇:一种面料用蒸汽加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