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施工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28839.8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9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曙光;陈改新;孟川;田军涛;纪国晋;赵波;计涛;关遇时;李敬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C04B41/65;C04B41/63;C09D4/02;C09D163/00;C09D7/61;C09D7/63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01 | 代理人: | 唐轶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施工 装置 方法 | ||
1.一种一体化施工装置的方法,用于对受损或劣化的混凝土表层进行修补和防护,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一体化施工装置,用于对受损或劣化的混凝土表层进行修补和防护,所述一体化施工装置包括:
浸渍腔(11),所述浸渍腔(11)包括盖板(6)和垫层(4),所述盖板(6)和所述垫层(4)用于和混凝土表层(10)一起围成用于充填浸渍液(110)的密封腔体;
负压设备(9),所述负压设备(9)与所述浸渍腔(11)连接,所述负压设备(9)用于为所述密封腔体提供负压;
储液罐(8),所述储液罐(8)与所述浸渍腔(11)连接,所述储液罐(8)用于储存浸渍液(110);
所述盖板(6)为高分子弹性板材,所述垫层(4)为厚度可调的柔性橡胶密封垫层,所述垫层(4)和混凝土表层(10)密封连接,所述盖板(6)和垫层(4)密封连接;
所述盖板(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能够与负压导管(120)的一端密封连接的负压接口(5)和至少一个能够与导液导管(121)的一端密封连接的导液接口(1),所述负压导管(120)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设备(9)连接,所述导液导管(121)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8)连接,所述盖板(6)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备用接口(7);
所述负压导管(120)上设置有负压节流阀(21),所述导液导管(121)上设置有导液节流阀(20);
所述密封腔体内设置有垫块(3),所述垫块(3)为高分子材料垫块;
所述盖板(6)和所述垫层(4)连接的位置通过密封结构连接,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双面胶层和柔性密封材料层;
所述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
首先,待修补的混凝土表层(10)用浸渍腔(11)覆盖,所述浸渍腔(11)包括盖板(6)和垫层(4),所述盖板(6)、所述垫层(4)和混凝土表层(10)一起围成密封腔体;
然后,启动负压设备(9),待所述密封腔体内达到要求的真空度后开启导液节流阀(20),同时关闭负压节流阀(21),使储液罐(8)中的浸渍液(110)通过导液导管(121)导入所述密封腔体中,对混凝土表层(10)进行修补和防护;
最后,浸渍液(110)凝固后形成修补层,拆除所述盖板(6)和所述垫层(4);
使用环氧修补材料对浸渍腔(11)密封位置的裂缝、空洞缺陷进行修补确保封边处平整,无气体渗漏,采用机械、胶黏方式依次固定垫层(4)及盖板(6),形成封闭的密封腔体,在浸渍腔(11)内部均匀布置少量垫块(3)防止板材过分变形;
启动负压设备(9),待密封腔体内达到要求的真空度后开启导液节流阀(20),同时关闭负压节流阀(21),使储液罐(8)中的浸渍液(110)通过导液导管(121)导入密封腔体中,对混凝土表层(10)进行修补和防护,在浸渍液(110)充满浸渍腔(11)后,导液节流阀(20)切断导液导管(121)后,在保持真空条件下等待浸渍液(110)初凝;
所述密封腔体内设置有垫块(3),在浸渍液凝固后形成修补层,拆除所述盖板(6)和所述垫层(4)之后,所述垫块(3)留置在凝固后的修补层中;
所述真空度为30~750mmH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施工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液(110)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改性体系或环氧树脂体系:
所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改性体系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100ml、甲基丙烯酸丁酯20~30ml、甲基丙烯酸10~25ml、对甲苯亚磺酸1~3g、过氧化二苯甲酰0.5~2g、N,N-二甲基苯胺1~3g、无机填料5-10g、改性剂1~5g;
所述环氧树脂体系包括:环氧树脂本体100重量份、固化剂33~38重量份、稀释剂25~30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施工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接口(5)、所述导液接口(1)和所述备用接口(7)均为外置式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883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打标结构
- 下一篇: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湿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