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变压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9101.3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0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迟主升;王仁;刘虹;杨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西门子变压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冬梅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饼 电力变压器 连线 容纳空间 接合 电容分布 电压梯度 节省空间 绝缘裕度 填充率 延伸 叠置 优化 | ||
本发明涉及电力变压器,包括:第一柱和第二柱,分别叠置有第一线圈饼至第2N线圈饼,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第一连线,连接第一柱与第二柱的第一线圈饼;第二连线,连接第一柱与第二柱的第2N线圈饼,其中,第二柱的第2m线圈饼具有通过退半匝形成的第一退匝容纳空间,第一连线在一端与第一柱的第一线圈饼的端子接合后朝向第二柱延伸,并在第二柱的第2m线圈饼的第一退匝容纳空间内延伸,直至与第二柱的第一线圈饼的端子接合,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N的整数。本发明提出的电力变压器提高了线圈的填充率,节省空间,优化线圈的电容分布,使电压梯度分布更理想,提高了线圈的绝缘裕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领域,尤其涉及电力变压器,且具体涉及变压器铁芯柱间绕组(线圈饼)的连线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力变压器的两个铁芯柱间通常可采用手拉手式连线结构将两个铁芯柱的绕组(通常由偶数个线圈饼构成)连接起来,即通过一条第一连线将两个铁芯柱的两个首饼的端子接合起来并引出至第一阀侧接线端,且通过一条第二连线将两个铁芯柱的两个末饼的端子接合起来并引出至与第一阀侧接线端位于同一侧的第二阀侧接线端,其中,出于机械安装和产品布置的要求,要求第一阀侧接线端和第二阀侧接线端位于同一个柱的同一侧。
为了满足电磁学方面的要求,需要将这样的连线结构放置在绕组的首饼和末饼的线圈匝中,以使得连线结构在高度和厚度上均不突出于首饼或末饼的线圈。为此,通常的做法是对首饼和末饼的线圈进行退匝操作以形成用于放置连线结构的空间。具体地,首饼和末饼在退匝时各自退完整的一整匝以形成放置连接结构的空间。
又由于通常情况下,出于电磁学性能的考虑,要求两个线圈饼为一个操作单元,因而首饼退一整匝也意味着邻近其的第二饼需退一整匝,末饼退一整匝也意味着邻近其的次末饼需退一整匝。故此,对于两柱式电力变压器而言,每一个柱将退掉四匝线圈并且两个柱共计退掉八匝线圈。对于目前的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的阀侧线圈为Y接线时,由于线圈饼的线圈匝数本身就少,因此退掉例如八匝线圈将造成线圈端部屏蔽电容减少,且雷电冲击电压梯度分布不理想。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采用传统手拉手连线结构连接的电力变压器柱间连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采用传统手拉手连线结构连接的电力变压器柱间连线的延伸状态的平面示意图。其中如图1所示,该变压器的第一柱10和第二柱20彼此间隔开且各自具有自下而上叠置的82个线圈饼。在未进行手拉手连线结构连接时,每个线圈饼的线圈围绕相应的柱缠绕了5匝。在采用手拉手连线结构进行连接时,第一连线30在一端与第一柱10的末饼182的端子接合,然后朝向第二柱20延伸并在第二柱20的末饼282所在的平面内围绕第二柱20延伸一段然后与末饼282的端子接触并接合。同样地,第二连线40在一端与第一柱10的首饼101的端子接合,然后朝向第二柱20延伸并在第二柱20的首饼201所在的平面内围绕第二柱20延伸一段然后与首饼201的线圈端子接触并接合。为了确保第一连线30和第二连线40各自在与相关饼201和282相同的平面上延伸且不突出该相关饼的高度和厚度之外,第二柱20的首饼201及末饼282必须各自退掉一整匝以形成用于分别保持第一连线30和第二连线40的退匝容纳空间。如上所述,为了满足电磁性能方面的要求,第一柱10和第二柱20需具有相似的配置(但如已知的,第一柱10和第二柱20的线圈饼的绕线方向彼此相反),即第一柱10的首饼101及末饼182也需要各自退掉一整匝,而且进而为了满足电磁设计制作和安装上的要求,与这四个饼相邻的两个第二饼102、202及两个次末饼181、281也各自退去一整匝(图1的虚线部分示意性地示出了退匝的位置,其形成退匝容纳空间)。因此,对于该两柱82饼变压器而言,所涉及的上述八个饼各自实际匝数为4匝,而变压器铁芯柱的首末端共计退掉8匝线圈,这将造成线圈端部屏蔽电容减少,且电压梯度分布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变压器,其能够有效克服传统的手拉手连线结构造成的线圈端部屏蔽电容减少且电压梯度分布不理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西门子变压器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西门子变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9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相电抗器的三相立体叠片式铁芯
- 下一篇:线圈模块、滤波器模块与电源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