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生物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29620.X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6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名根;汪项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蜀恒四季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岩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生物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生物处理系统,包括储泥池、第一螺旋输送机、发酵池、第二螺旋输送机、第三螺旋输送机和生物转化床,第一螺旋输送机的上方设有横梁,横梁上设有投料车。储泥池内的污泥通过第一螺旋输送机输送至发酵池,在此过程中,投料车将污泥发酵剂等物料投入第一螺旋输送机内,物料在第一螺旋输送机的螺旋轴的作用下与污泥搅拌混合,混合后的污泥在发酵池内进行发酵,发酵完成后的污泥通过第二螺旋输送机输送至第三螺旋输送机,第三螺旋输送机将发酵完成后的污泥通过出料口输送到生物转化床进行生物处理。该污泥生物处理系统各装置布置合理紧凑,与传统的污泥生物处理厂相比,在相同的处理能力下,可节约用地7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泥生物处理的污泥生物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的水资源被耗费与污染,现在,中国兴建了大量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对污染的水资源进行处理。但是,污水处理厂产出的大量污泥,由于污泥内含有大量污染物与重金属,极难处理。以现在的处理技术,不仅处理成本极高,而且很容易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目前污泥处理方法主要有:1、填埋,虽然该方法成本低廉,但会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地下水源造成极大的污染。2、焚烧,由于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恶英极易从焚烧设备中泄露,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很大,而且需要高昂的设备投入和日常维护费用。3、高温好氧堆肥,污泥高温好氧堆肥的自然发酵时间多在20到30天,其时间长,转化慢,要产生大量臭气,对周边环境影响大,处理量小,不能降减污泥中的重金属。
蚯蚓处理污泥技术是一种利用蚯蚓、微生物和人工生态系统处理污泥的方法,它利用蚯蚓的生态功能,最终达到污泥减量和稳定的目的。尽管如此,蚯蚓处理污泥技术仍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一些关键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例如污泥接纳要求、污泥预处理、污泥处置过程中参数控制、产品利用、污染防治体系建立等,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处置系统。目前国内的蚯蚓处理污泥技术主要通过将发酵后的污泥在生物转化床内通过蚯蚓进行处理,由于污泥的预处理流程长,因此其处理场地占地面积大,占用空间大,处理能力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的污泥生物处理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泥生物处理系统,包括顺着污泥的运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储泥池、第一螺旋输送机、发酵池、第二螺旋输送机、第三螺旋输送机和生物转化床,第一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位于储泥池下端出口的下方,第一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位于发酵池上端开头的上方,第二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位于发酵池下端出口的下方,第二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位于第三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上方,生物转化床位于第三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下方;第一螺旋输送机的上方设有横梁,横梁上设有投料车,第一螺旋输送机在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设有开口朝上的投料口。
储泥池内的污泥通过第一螺旋输送机输送至发酵池,在此过程中,投料车根据需要将污泥发酵剂等物料投入第一螺旋输送机内,物料在第一螺旋输送机的螺旋轴的作用下与污泥搅拌混合,混合后的污泥在发酵池内进行发酵,发酵完成后的污泥通过第二螺旋输送机输送至第三螺旋输送机,第三螺旋输送机将发酵完成后的污泥通过设置的多个出料口分别输送到各生物转化床进行生物处理。
优选地,所述第三螺旋输送机水平设置,第三螺旋输送机包括至少两个出料口,每个出料口下方均设有生物转化床。
优选地,所述生物转化床安装在支撑架上,生物转化床在支撑架上至少设有两层。
优选地,所述污泥生物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室和转化室,储泥池、第一螺旋输送机和发酵池均位于预处理室内,第三螺旋输送机和生物转化床均位于转化室内,第二螺旋输送机设有进料口的前段位于预处理室内,第二螺旋输送机设有出料口的后段位于转化室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设有进料口的一端低于设有出料口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蜀恒四季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蜀恒四季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96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口径双金属复合耐蚀无缝管材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