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网规划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0747.3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9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汪宇怀;沈凯;沈亮;张静;秦奋;俞伟勇;胡伟;倪万珊;李题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凯达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国网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311199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网 规划 监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规划监控系统,包括采集模块、通信模块和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硬点表修改子模块、电网构造模型构建子模块及参数化DMU电网模型构建子模块。本申请通过主控模块根据所采集的电网数据,进行硬点表修改,然后基于修改后的硬点表建立硬点电网构造模型,接着进行硬点电网构造模型参数化,得出电网动态参数化模型,实现了电网模型的自动构建,电网的实时监测;且可以减少各监测端电网模型构建所需时间,从而提高电力网络调控的有效性、安全性运行的平稳性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电网规划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配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电网数据正逐步向类型复杂化、消息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复杂多元的配电网对电力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配电网的安全运行,需要对配电网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监控,以预先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安全问题。
目前,具有仿真分析功能的系统,每一段监测路线的电网情况均需要进行模型的构建、校核和分析。如无法通过,则需重新整个模型的构建。如此循环,直至性能参数达到预期数值,同时各电力参数变化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相互干涉的情形并且满足强度、疲劳等方面的要求。这样,会使得各监测段电网模型构建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且无法可以根据所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动态模型的自动构建,导致电力网络调控的有效性、安全性运行的平稳性和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电网规划监控系统,以减少各监测段电网模型构建所需时间,且根据所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动态模型的自动构建,实现了电网数据的实时监测,提高电力网络调控的有效性、安全性运行的平稳性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规划监控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包括多个带北斗定位模块的功能检测子模块,用于采集预设监测管理段的电网数据;
通信模块,用于作为所述采集模块和主控模块的通信中介;
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硬点表修改子模块、电网构造模型构建子模块及参数化DMU电网模型构建子模块;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电网数据,并利用相应的北斗定位信息和时间信息对所述电网数据进行标记,得到标记电网数据,将所述标记电网数据发送至所述硬点表修改模块;
所述硬点表修改子模块用于利用预设修改算法,将所述标记电网数据作用于预构建的硬点表,修改所述硬点表的对应数据,得出修改后硬点表;
所述电网构造模型构建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修改后硬点表,建立硬点电网构造模型;
所述参数化DMU电网模型构建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硬点电网构造模型进行参数化处理,并根据所述硬点电网构造模型,建立电网系统各区域的电网构造点线模型;基于所述电网构造点线模型,建立各区域电网的详细数模;建立电网系统点线DMU模型,并将所述详细数模装饰至所述电网系统点线DMU模型,得到电网系统的参数化DMU模型。
可选地,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硬点表构建子模块,用于根据电网结构形式和操作参数,利用ADAMS建立电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读取至少包括电网系统的各硬点的位置信息的ADAMS硬点文件,获得所述ADAMS硬点文件中各硬点的坐标数值,根据所述坐标数值,构建所述预构建的硬点表;
其中,所述硬点表包括各个硬点坐标名称、每个硬点的坐标数值以及相邻两个坐标之间的距离值。
可选地,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电力网络状态评估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中央处理器发送的所述标记后电网数据;根据所述标记后电网数据,利用预设评估方法进行电力网络状态评估,得出评估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凯达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国网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未经杭州凯达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国网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07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