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杨梅核破核取仁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0965.7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1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邓文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一品东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艮***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杨梅 核破核取仁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对杨梅核进行破核取仁的设备。
背景技术
杨梅核仁,是杨梅的种仁,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不仅作为中药方剂的成分之一,还应用于其它各种保健、调味、添加剂等领域,用途广泛。但是,由于杨梅核具有坚硬的木质壳,取出杨梅核仁需要破开杨梅坚硬的壳,破壳比较困难,这大大限制了杨梅核仁的产量,现有市面上尚无有效的快速破壳取仁方法和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杨梅核进行破核取仁的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杨梅核破核取仁机,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压辊,两个压辊直径不同,分别为主压辊和副压辊,主压辊和副压辊上方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下方为连接到两个压辊挤压处的下料通道,进料斗与下料通道之间设置有下料格板,下料格板为单排方格结构,压辊下方为出料口,出料口与下料通道垂直方向对应设置,出料口下方为交错设置的出仁皮带和出壳皮带,出仁皮带为格栅结构,出壳皮带设置在出仁皮带的下方。
在本发明中,所述主压辊和副压辊上均设置有螺旋齿,提高其对杨梅核的挤压破碎效果。
在本发明中,所述出料口内设置有与主压辊和副压辊接触的毛刷,能够将压辊上残存的物料刷落进出料口。
在本发明中,所述出料口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围边,出料围边为柔韧结构,防止物料下落时跳出。
在本发明中,所述出仁皮带的两边边缘处设置为圆弧边,格栅结构的每个方格边缘处均设有斜边,支撑起杨梅核仁,并将碎壳漏下,实现杨梅核仁与壳的分离。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出仁皮带的下游还设置有风选装置,以对杨梅核仁进行进一步的筛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构思新颖,差速运行的螺旋齿对辊能够快速破碎杨梅核,壳破碎效果好,核仁与壳的分离好,核仁完整质量好,下料格板的单排方格结构能够使得下料均匀,方便压辊的挤压,同时,破核取仁批量完成效率高,质量好,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的出仁皮带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料斗1、下料格板2、主压辊3、副压辊4、下料通道5、出料口6、出料围边7、毛刷8、出仁皮带9、出壳皮带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和2所示的杨梅核破核取仁机,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压辊,两个压辊直径不同,分别为主压辊3和副压辊4,主压辊3和副压辊4上方设置有进料斗1,进料斗1下方为连接主压辊3和副压辊4挤压处的下料通道5,进料斗1与下料通道5之间设置有下料格板2,下料格板2为单排方格结构,主压辊3和副压辊4上均设置有螺旋齿,压辊下方为出料口6,出料口6与下料通道5垂直方向对应设置,出料口6内设置有与主压辊3和副压辊4接触的毛刷8,出料口6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围边7,出料口6下方为交错设置的出仁皮带9和出壳皮带10,出仁皮带9为格栅结构,其两边边缘处设置为圆弧边,格栅结构的每个方格边缘处均设有斜边,出壳皮带10设置在出仁皮带9的下方。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出仁皮带的下游还设置有风选装置,以对杨梅核仁进行进一步的筛选。
本发明所述的杨梅核破核取仁机应用于杨梅核时,将干燥的杨梅核倾入进料斗1内,杨梅核通过下料格板2,经下料通道5落到主压辊3和副压辊4上并由其挤压破碎,在差速运行的摩擦下,杨梅核的壳被螺旋齿破碎,杨梅核仁与壳分离,通过下料口落到下方的出仁皮带9上,杨梅核仁落在出仁皮带9上,壳继续下落,落到下方的出壳皮带10上,杨梅核仁与壳的分离,实现了杨梅核的破核取仁过程。
因此,本发明结构简单,构思新颖,差速运行的螺旋齿对辊能够快速破碎杨梅核,壳破碎效果好,核仁与壳的分离好,核仁完整质量好,下料格板的单排方格结构能够使得下料均匀,方便压辊的挤压,同时,破核取仁批量完成效率高,质量好,效果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一品东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一品东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09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